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松 《电子政务》2011,(6):76-79
归纳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网络舆情研判缺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从治理思路、实施手段、研判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构建标准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研判标准,从而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缺乏对其演化机理的系统研究。从药家鑫案件来看,网络舆情具有自组织的演化动力、演化路径、内部诱因、演化形式和演化过程等特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保持网络舆情的开放性,促进监管在网络舆情中的"消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防止网络舆情突变,使其朝着健康理性、体现民声的方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领域的算法伦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内算法主体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恪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以算法应用后果具有不确定性且算法具有价值负荷为前提,以公正性、尊重性、预防性、透明性、导向性为基本准则;以算法主体道德想象力培养和算法主体行为的规制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表征、内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详述了政府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失范效应,进而论述了非政府组织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价值效用: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缓解矛盾冲突;发挥专业优势,辅助政府治理;监督政府行为,维护公众权益。在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置所受到的现实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能够影响网民的情绪和价值理念,对一些公共决策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网络舆情发展,从而作出科学的公共决策。云治理模式有助于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能够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通过利用Hadoop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基于K-means和Canopy两种聚类算法,设计了MapReduce聚类算法,支持了高性能的并行计算,实现了高效的舆情分析和预警。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公安部门的情报分析工作就是对各方面采集来的情报加以分析比对,去伪存真、去劣存优。主要探讨如何基于网络舆情信息,运用情报分析技术,提升公安情报分析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方然 《电子政务》2013,(2):40-48
在界定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空间、主体、客体、传播模式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四个特点,即舆情更易快速集结,舆情体现出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公众舆情相比更易治理,舆情相对比较理性等;对已有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提出的治理发展模式及其可行性和困境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借鉴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模型,即建立以"信息公开、对话、事后分析、决策"为流程的治理体系,对于信息不透明、制度缺失和政府不作为等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和对话可以增进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分析和决策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或平息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侯捷 《中国青年研究》2012,(2):101-103,113
一、校园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而言之,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1]。广义的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2]。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网民或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微博舆情的发展规律和移动平均法理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博舆情发展趋势的直线修正模型,并结合微博舆情实例,阐释了移动平均法能够初步分析微博舆情的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围脖     
<正>编者按: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9)
<正>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变着政治生态和舆情环境,也给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科学处置组织工作网络舆情,是组织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一、问题分析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组工人员对组织工作网上舆情的处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应急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手段,"慢半拍"、"马后炮"等行为使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20,(8):22-24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舆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战“疫”阵地。由于居家和远程办公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民众更多地依赖网络、关注网络,网络舆情也由此成为影响民众心态、看法和行为的重要变量。舆情导向正确、风清气正,则有利于汇聚人心,同心同德战胜疫情;舆情导向混乱、各种信息嘈杂,则将直接影响民众的“战疫”心理,在疫情面前产生恐慌和无力、无措感。因此,努力化解疫情期间的舆情“台风眼”现象,为战胜疫情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已成为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新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反腐倡廉迎来技术性变革,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平台成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渠道,因而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引导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网络舆情最初是一种非制度化个体行为。网民将  相似文献   

15.
方付建 《电子政务》2013,(11):23-28
利用文献解析和现象归纳法,在指出既有研究对网络伪舆情概念界定局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网络伪舆情的概念;利用分类阐释法进一步分析指出,网络伪舆情表现为伪数据、伪帖文、伪新闻、伪评价和伪标签等,网络伪舆情不断增加是网民寻求改变的社会性动因和网络提供改变可能的技术性动因的结合,网络伪舆情的出现和增加对网络言论生态、网民社会认知和网络社会治理形成了消极影响;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治理路径,即应通过政府表率性行为、惩治性举措以及网民自律性活动推动网络伪舆情消减。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网络舆情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逻辑困境,由此导致公共政策公信力处在了危机的边缘.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路径依赖、政府逻辑以及逻辑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公信力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重构公信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网络游戏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在刑法该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倾向于将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但这一刑法保护路径存在诸多问题。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是债权,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不是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即便窃取财产性利益可以构成盗窃罪,网络虚拟财产也不属于盗窃罪中的财产性利益。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无体物,盗窃罪说同样存在无法解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使发达地区农村舆情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自主性特征.运用舆情相关理论,结合绍兴个案调查,探索了三种典型的舆情管理范式:一是农民工舆情管理模式;二是农村舆情预警机制;三是农村舆情汇集疏导机制.得出的结论是:破解农村舆情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舆情运行管理机制、舆情信息汇集机制、舆情信息决策机制和舆情信息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行为是网络舆情的最终落脚点。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是为防止消极舆情对公安机关形成负面影响,妨碍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现实社会中正常的执法工作。当前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公安机关在治理涉警网络舆情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明确的是,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是公安机关引导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安机关要提高治理涉警网络舆情的主动性,探究有效的治理对策,为更好地平衡网络空间秩序与现实社会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舆情出现了发生源头多样性、演化轨迹复杂性、影响时效短暂性等特点。由此,地方政府在舆情研判和调控方面,面临专业人才缺乏、制度协调性不够、经验不足等严峻挑战。要做好舆情研判和调控工作,地方政府应从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基层单位治理网络、加强教育引导和切实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强投入,加大力度。人才培养和引进、基层单位治理网络建设是舆情研判和防控的重要方法路径,教育引导和改善民生则是舆情研判和防控工作之外的"人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