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辩论",是美化当年学术环境的"潮流之作".学界一般把当年美学大辩论的"学派",分为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四大派,这几乎成了坚不可摧的定论.如果把当年"大辩论"中的芸芸众生,归为四大类,本来无不可,但将它们作为"学派",则大失学术本色,亦不合乎历史事实.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入世"的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艺术生理学),去融汇西方哲人学说而形成的一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美学理论体系.朱光潜建构体系的独特心灵历程,是中国现代知识份子寻求出路的一种艰难卓绝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徐雪梅 《前沿》2005,(6):191-194
禅宗对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使他改变了最初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让他在屡经人生的坎坷后,仍保持着乐观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向往自然、富于哲理、想象奇丽、随缘自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从艺术化的哲学角度对《庄子》进行“再发现”,他对《庄子》艺术精神的揭示与对《庄子》美学的深度发掘,对启发思考《庄子》具有审美倾向的人生态度多有裨益.文章以徐复观对《庄子》艺术精神的阐释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徐复观所诠释的庄子艺术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从艺术化的哲学角度对《庄子》进行"再发现",他对《庄子》艺术精神的揭示与对《庄子》美学的深度发掘,对启发思考《庄子》具有审美倾向的人生态度多有裨益。文章以徐复观对《庄子》艺术精神的阐释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徐复观所诠释的庄子艺术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纲纪先生,1933年出生,贵州普定人,哲学家、美学家,当代中国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代表人物,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刘纲纪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实践本体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袁枚对园林之道与冶园技巧有深刻的美学见解,并且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这种极富创造性的造园思想源于其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与极具个性的性灵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随顺自然与体认自由的统一、程式化与独创性的统一、宜居与宜游的统一、随中有借与借中有随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探讨"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蕴,将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理论根基和价值导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意味着人在"日常生活"和"闲暇生活"中,能够充分占有自己的生产即"享受生活",以及从事自己全面性的劳动即"发展潜能"。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之"美"是人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着的"人的类本质",同时"美"又表现为人的生活世界之"和"、人的生活方式之"雅"以及人生态度之"逸"。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和美学关系的一般看法,马克思未成系统化的理论并不需要体系的修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于美学和艺术的贡献在于,他批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黑格尔的美学观念,继承了古典文明的精华,对同时代的艺术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评价,并最终预言了艺术的目的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9.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0.
艾青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他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经验最丰富而又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早在四十多年前,艾青就在他著名的《诗论》中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艾青的整个诗歌创作的胜利,当然也是他的美学的胜利。他的诗,是他的美学主张的实践。他关于诗的美学主张,他的诗美学,则是他的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结晶和升华。那么,他的诗美学,究竟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沈从文浓厚的苗族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家认识世界的独特目光和审美情趣,孕育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态度。这种心理主导下的创作思想,在一个以汉儒文化和西方文明为主流的都市文化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洪炎秋,台湾著名的教育家,前半生辗转台湾、日本、大陆等地,失地丧权的家国之恨,饱受歧视压迫的殖民地的悲哀,前现代到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新旧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是他无可选择的历史境遇,也构成了他人生历程、文化选择与认同难以回避的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对其一生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大陆时期的文学文化活动的观照,探讨一代台湾知识人在近代多重困境下的文化选择的复杂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6,32(5):114-119
李广田趋避政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介入生活的消极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大学文化的浸染和京派同人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前得到了强化表现。他重建了“新的生活态度”,从消极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其思想嬗变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他对救国之路的思考和探寻,是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阚文文 《青年论坛》2008,(1):127-129
张竹坡自幼对小说的兴趣浓厚。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培养和激发出张竹坡特定的评点心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金瓶梅》评点体现出张竹坡的精神世界,宣泄自我、袒露胸臆,同时又没有迷失自我,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采取一种“不即不离”的独特欣赏视角。  相似文献   

15.
总结历史,立足现实,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消除民族隔阂,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工作要"慢",不能急躁,采取灵活、"慎重、稳进"的方针开展工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藏族人民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帮助西藏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尊重藏民族的生活习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对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停止独立活动,欢迎他回来.  相似文献   

16.
葛洪一生时出时入,仕隐不定.始则治身治国兼顾,终于弃人事而求长生,是出处两得的一生,也是出处两难的一生.葛洪之所以选择这种人生道路,是他隐显任时的人生态度、"静为逸民之宗,动为元凯之表"的人生理想以及两晋之交风云变幻的政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霍布斯以自然权利论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为现代性的西方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无愧于“近代政治哲学创始人”的关誉。列奥·施特劳斯对霍布斯的研究可以说是终身的事业,笔者基于施特劳斯早年的作品《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及其将近二十年后的成名作《自然权利与历史》及《什么是政治哲学》中关于霍布斯部分的论述,意图经由施特劳斯独特的的解读视角,全面深刻地理解霍布斯的自然权利论。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野草》是他生命中特殊时期的产物,是他孤独心灵的哲学体验,表现为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的强烈冲突.在这一系列冲突中,鲁迅陷入无尽的黑暗、悲凉、孤独中,但在达到绝望的极致后生命中又毅然进发出一种奋战不屈的抗争精神,最终达到对孤独的超越,对生命与希望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 ,其特征有明显的矛盾性。台湾青年矛盾的社会政治心态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和对台海和平的期盼 ,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是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代表,“生存意志”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主题,并由此成为他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但深受康德二分哲学和佛教影响的叔本华还是试图寻找在“此世”中证悟并得到解脱的方法。世界在叔本华眼中是如此悲观的一副景象,却依然没有阻挡他找寻出路的理想,这样的态度本身是积极乐观、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