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曾利  尹吉 《前沿》2009,(11):91-93
内部风险法律防范是约束金融控股公司成员间的内部交易,控制风险在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相互传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所带来的内部风险。文章首先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法律防范的基本原则入手,其次从三方面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法律防范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韩宇 《前沿》2012,(14):81-8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经济转型与金融全球化紧密相连,使得金融系统风险显著增加的,这就必须对现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进行反思,构建与时俱进的监管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快完善相关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理顺监管架构,减少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效率,及时预警各种风险,为金融体系安全提供保障,进而使金融控股公司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 ,金融控股公司在现实运作中包含了诸如多重财务杠杆风险、不良关联交易风险、监管真空风险等多种经营风险。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所蕴藏的种种风险进行有效监管 ,应尽快建立包括监管内容、监管组织体系以及监管法律体系在内的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分析了构建健全的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和需要注意的四大问题。然后重点从长期视角分析了金融安全网构建的影响因素如 :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协调以及制度环境等 ,并提出了从长期视角构建金融安全网的四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 ,我们从审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和市场退出政策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长期安全网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李建伟 《求索》2005,(12):14-16
世纪之交以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众多国家与地区金融业突破分业规制、实现联合经营的重要途径与法律安排。我国台湾地区于2001年底颁布实施《金融控股公司法》,赋予金融机构跨业经营的法源基础,且实施三年有余。本文对该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内容与特色、实施效果等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规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全性,而且现今混业经营已渐露端倪,并呈必然发展的趋势。由此,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出发寻求混业经营的合理性,并结合国际金融混业经营情况,探索中国应该借鉴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及经济法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网络经济的冲击、国内证券业和保险业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等因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势在必行。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是建立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典型的分业监管体制特征。因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金融主体、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方面均不成熟的条件下,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苗头和愿望,为此,必须做好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分工,通过立法形式使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法制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建立监管制度,引导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经营部门业务方面的相互融合,并构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突破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实质上是各类利益冲突的表现,简单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难以奏效,必须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期,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突破口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但受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国内也有了一批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它们凭借其集团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也聚合了多种风险。为此,必须从市场准入、业务控制、风险管理、持续性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抵御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金融系统发展和工业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金融系统、比较优势、新技术和新产业产生与发展,以及政府提供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业化后发国家的金融系统落后性约束,替代性金融制度安排的国内外条件与有效性。在金融全球化、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优于金融系统发展的制度安排必须改变,必须将金融系统的发展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性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而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在市场准入、金融制度、财税制度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制度和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要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真正的"国民待遇";深化金融改革力度,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李宏艳 《理论月刊》2004,(2):148-149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大战略安排,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推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需在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和主流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治理结构、基金托管、基金投资、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以适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4.
地方金融创新在浙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须抓住三大突破口: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探讨与省域金融腹地协同发展的瓶颈突破;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探讨地方金融创新从分散向整合的突破;推进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探讨地方金融创新从城市向农村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创建和发展控股公司已成为上海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项引人瞩目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控股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在创建和完善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作一探讨:一、组建控股公司是改革的必保选择1、组建控股公司符合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开始了产业集中过程,发展到今天,国外一些大的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成为生力军,有的企业可与一个中小国家实力相当,我国政府和理论界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抓大改小这~发展战略。从历史上看,我国长期实行…  相似文献   

16.
从欧美政府CIO角色定位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欧美政府CIO的角色定位,后者是随着电子政务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而不断变化;认为政府CIO应当具备比一般行政官员更加综合的能力.政府CIO是一项制度性安排,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它是一组制度安排的集合.治理理念与网络技术发展对政府首席信息官提出了新的挑战.分别从认识层面、制度安排、管理机制和电子政务人才建设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当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建国 《前沿》2012,(13):108-109
主要西方国家自2009年启动金融改革计划以来,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作为本次金融改革的重心之一,以图重建金融秩序和恢复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制度构建已渐成形。在我国,虽然金融业遭受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金融领域投诉争议不断增加、消费者利益遭受严重侵犯等现状亟需通过监管改革予以完善,我国也需要加强金融微观监管的改革和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本文通过对主要西方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制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放的金融体制既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又对规范金融秩序、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已积累起了很大的风险,而且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风险压力还将继续增加。因此,必须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制度,作为金融监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邱少春  崔兵 《理论月刊》2015,(1):112-116
金融集权与金融分权作为多项制度安排集合而成"激励束"的政府分权体系中的制度子集,其选择服从于实现激励相容的目标,有效的金融分权具有与制度环境和互补性制度安排相容的适应性效率。"中国式分权"并不是单一的制度安排,而是多项制度安排集合而成"激励束",中国金融集权与金融分权的转化是政府对激励目标和激励制度调整的制度因应,而不是对"分权至上"的盲崇。  相似文献   

20.
胡莹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2-35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都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需要研究政府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设定的目标.并据此决定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发挥的作用,实现从机构主导向功能主导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