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利  尹吉 《前沿》2009,(11):91-93
内部风险法律防范是约束金融控股公司成员间的内部交易,控制风险在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相互传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所带来的内部风险。文章首先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法律防范的基本原则入手,其次从三方面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法律防范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韩宇 《前沿》2012,(14):81-8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于经济转型与金融全球化紧密相连,使得金融系统风险显著增加的,这就必须对现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进行反思,构建与时俱进的监管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快完善相关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理顺监管架构,减少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效率,及时预警各种风险,为金融体系安全提供保障,进而使金融控股公司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但受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国内也有了一批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它们凭借其集团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也聚合了多种风险。为此,必须从市场准入、业务控制、风险管理、持续性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抵御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而言的,意指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审慎工具,对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监测和处置,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集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使命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从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完善其政策框架,将其引入核心原则体系并明确其实施标准,是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发展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和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缺位使得民间借贷对借贷双方、金融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性均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应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防控风险;合理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化解风险;构建民间借贷监管体系,提示风险;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分担风险。  相似文献   

6.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在“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前,其金融监管体制采行的是多元监 管模式。相应地,对金控公司实行的是多元监管和机构监管。由于这种监管体制存在明显的制度缺 陷,难以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和金融集团增加后的监管需要,为此进行了循序渐 进的金融改革。而台湾完善其金控公司监管机制所走的路径和美国大体是一致的。改革后,台湾在 金控公司的监管方面逐渐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管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元化监管、准功 能性监管和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至于其对金控公司的监管内容主要包括金控公司的市场准入条 件、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等方面;此外,台湾还借鉴了美国的加重责任制度以补充监管的不足。 尽管其监管体制还面临诸多不足,但成效渐显。  相似文献   

7.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典型的分业监管体制特征。因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金融主体、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方面均不成熟的条件下,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苗头和愿望,为此,必须做好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分工,通过立法形式使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法制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建立监管制度,引导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经营部门业务方面的相互融合,并构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安排的角度,通过对国外金融控股公司不同制度安排的比较,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现状,探讨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途径,认为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适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并着重从立法方面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华 《前沿》2004,(8):87-90
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此 ,银行业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监管制度 ,强化和完善其监管体系 ,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 ,以保障金融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一词起源较早,但它作为一种监管方法被正式引入金融监管政策框架则是次贷危机催生的制度变革.宏观审慎是相对于微观审慎而言的一种监管方法,是指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审慎工具,对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识别、监测和处置,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集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使命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它以微观审慎监管为基础,旨在解决金融系统的两个维度的风险:一是时间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二是跨行业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应是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4,(3):94-94
何德旭、王进成在《武汉金融》2013年第8期撰文认为,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可按照现有的制度框架对网络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同时要逐步完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21)
正2021年6月,央行受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设立金控公司的申请,标志着金控公司的实质性监管落地,金控公司迈向持牌经营的"新监管时代"。金控公司,全称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和非金融机构产融结合下的产物,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设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到2018年首设金融控股集团监管试点,再到2020年正式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下文简称《准入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下文简称《金控办法》),  相似文献   

14.
问题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瑶 《人民论坛》2020,(12):78-79
预付式消费在实践中存在经营者欺诈行为多发、合同中存在不平等条款、消费者维权难以及隐私泄露带来诸多隐患等风险。为了有效规避预付式消费风险,需建立预付式消费卡发行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管体系、信息公开制度和行业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16.
李伟楠 《青年论坛》2014,(4):102-106
小额贷款公司是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出现的,渐渐成为社会期待的一种有效金融模式。其具有商业兼公益性、民间金融草根性等特征。由于缺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专门立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日益暴露出风险问题,其背后是整个法律监管制度的缺位、错位。我国立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定性不明,重合规性监管,导致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需明确监管的主体和内容、确立适合性监管制度、建立激励性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突破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实质上是各类利益冲突的表现,简单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难以奏效,必须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在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期,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突破口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8.
李支 《前沿》2012,(20):77-78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对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本质特征不适应.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体现在交易合约的虚拟性、交易物的虚拟性和风险的“无形性”,而“杠杆效应”又放大了这种虚拟性所蕴含的风险.从金融衍生品虚拟性着眼,我国刚刚起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该加强立法、统一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交易杠杆倍数,建立场外交易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梓宁 《求索》2013,(3):185-187
随着私人银行业务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展,融资租赁信托业务以其高收益的特点逐渐成为私人银行关注的重要投资模式,成为私人银行主推的投资模式。但由于我国关于融资租赁交易行为与相关信托投资的金融法律监管体系仍不完善,造成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在操作中遇到诸多法律风险。本文在重点分析该类业务交易结构特征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监管制度理论要求,提出通过加强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监管,制定融资租赁信托业务管理办法,强化私人银行内部审查管理工作,设置合法性审查与业务流程跟踪机制以及三方面措施有效防范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编辑作为新的社会现象,在有助于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巨大的伦理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从现实情况看,人类基因编辑的潜在风险和规制漏洞值得警惕和反思。要客观评价人类基因编辑行为,严格区分治疗与改进的不同用途,确立以治疗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编辑原则,对治疗予以有条件认可,对改进予以严格禁止。要正视现有制度的不足,明确行为界限,强化主体的内在约束,进一步健全人类基因编辑的法律体系、监管体系,确保人类基因编辑既能规避各类风险,又能增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