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权力的法律控制:从实体走向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控权理念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类法律控权是从实体法开始的。实体法对权力的控制,实质上是利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作实体规则的控制,其特点在于注重目标与结果的控制,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法律作用①。其途径有三:一是用法律来限定权力的使用方式、途径、范围和强度;二是设定另外的权力或分散权力来限制权力;三是法律直接规定公民享有的实体权利,即将公民权利赋予法律的躯壳予以保护,对侵害权利的权力主体课以法律责任。然而,由于实体法自身的局限和权力的自我扩张性,实体法控权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一、实…  相似文献   

2.
权利和权力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利是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权益,如生命权、选举权、财产权等,以人人平等为特征;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并以他方服从为标志,具有不平等性。由此可见,两者的内涵不同,因而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一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从传统的“权大于法”转变为“法大于权”,自觉维护法律应有的权威,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遵从。二是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从习惯于按照领导意见办事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任何权力都必...  相似文献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选举产生的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鑫 《人民论坛》2012,(26):38-39
政府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公民的权利则是通过宪法及其他法律确立并加以维护的。政府权力同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权力的扩大往往会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而公民权利的切实维护与有效保障又需要法律权威性的社会认可。我们应理顺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为其良性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既反映中央与一般地方的权力分配关系 ,也反映一个统一主权国家内各民族之间关系 ,特别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是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治理的重心 ,因此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关系的本质是民族平等权。民族政治关系的理论体系是以民族平等权为核心范畴和多样性统一的基础而演绎出来的逻辑整体 ,是一个由必然权利 (民族平等权 )、应然权利 (生命平等权、政治平等权和发展权 )和实然权利 (少数民族公民权利、自治权以及与之相应的政府职责 )等组成的权利体系。民族权利是民族政治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族政治学理论应由以“政治权力”为核心范畴的“权力学”向以“民族权利”为核心范畴的“权利学”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亮 《湖湘论坛》2011,(6):116-121
从自由哲学的角度分析民生,可以为民生法理学的进步获得更深刻的理论基础。民生体现了法律上意志的自由,意志自由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主体思想基础,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主体行为基础,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法律理念基础;民生体现了法律上行为的自由,民生包含了主体为创造条件满足自我需要而积极为合法民事行为的自由,包含了主体为满足自我需要消极不为民事行为的自由;民生也体现了法律上制度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人大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权利”和“权力”的使用混淆,以致出现错误。如有文稿写到“王××代表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代表权利,多次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有分量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得到认真办理,为广大选民所称道。”其中的“权利”应为“权力”。根据词典解释,“权力”是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0.
"约见权"是《代表法》赋予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具有法律性、权威性、严肃性。但"约见权"应依法行使,而非随时可行使的权力。人大代表应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的发展服好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约见权"有三个方面的益处:一是有利于规范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代表法》第二十二条对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保留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控辩平衡、控制侦查权和维护法官的利益;但法律对于庭外调查权的规定并不完善,庭外调查权的行使也有一些弊端,违反了法官的超然中立地位和加重了法官的负担。因而对法官的庭外调查权从主体、条件、方式、期限、庭外调查所获证据的使用和权利的救济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程序性限制,将有利于克服庭外调查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弊端,实现庭外调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运用不当,会对行政法治构成威胁.因此,基于公安行政执法的特点和其自由裁量权限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正确行使公安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对自由裁量权的立法控制、健全公安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加强公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个人法治水准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主权"是依法执政的理论基础.要做到依法执政,需要制定规范政党活动和政党执政的法律规范.在政党法律规范中,应确定政党权力有限制度、政党权力程序制度,政党权力责任制度.要保证政党制度的落实,离不开违宪审查机制的作用.比较世界上三种违宪审查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我国应选择或借鉴宪法法院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4.
耦合权利义务说:婚内强奸立论的理论原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提出的“耦合权利义务说”认为,夫妻性权利义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合同关系的一种,虽然一方之权利即另一方之义务,丈夫行使性权利具有该当性,妻子履行性义务也具有该当性,但是,当义务主体拒绝履行义务时,权利主体并不当然取得采用违法甚至犯罪手段强制其履行义务之资格。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正在推动着社会法思想由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的转型。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社会结构已经开始从一元的政治国家向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分野的转型,个体权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权利规范从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之后,人权保障功能和提供社会公正功能将是任何一项法律制度所不可或缺的功能。这种理念反映在对婚内强奸问题的认识上,即是冲破婚姻关系对妇女性权利保护的羁绊,走出“只要夫妻正常婚姻关系存续,即足以阻却婚内强奸行为成立犯罪”的误区,实现“告诉乃论”为前提之婚内强奸犯罪化立论。  相似文献   

15.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做了较大的改动,“入户盗窃”就是其中一种新增的行为类型,这使得原有法益保护产生了新的变化,需要从法益保护角度对“入户盗窃”中的“户”进行定性,并对这种新的入罪行为进行分析及确定“入户盗窃’’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依据反映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宪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务的行为和过程。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执政的方式是依法,执政的客体表现为“他物权”性质的权力,执政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21,(2)
from the view of human rights hermeneutic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uman rights subject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human rights.as the rights of "ego" and "another", human rights will be rid of the supreme power of the "God" and "nation", while it dooms the dilemma of solipsism and hegemony.as the right of "the Other", human rights will correspond to the reality of political pluralism, however that theory appears to be too deconstructive and may lead to human rights nihilism.By accepting the continuity between 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a more feasible and non-exclusive approach is to adopt the idea of "Self"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human rights, thus avoiding extreme human rights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作为公民,其权利本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素质进一步提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残疾人受歧视和受教育"边缘化"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残疾人是一个困难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支持。因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从法律上给予保障和完善,从而在社会实践中给予很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20.
撤销权是债务人从事危害债权人的行为时 ,债权人可依诉讼程序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撤销权的构成不应以债权是否到期为条件 ,其对象应该是财产类的法律行为 ,表现为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结果损害了债权并且导致债务人不能满足债权人的债权。在司法解释中 ,可考虑纳入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恶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的行为。对于撤销权的期间 ,应去掉对债权人知晓的主观推定的规定 ,只规定债权人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和被撤销行为发生之日两种起算点。关于撤销权的行使 ,某些原则性问题尚未明确 ,在撤销权诉讼中显得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