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斯、西蒙和威廉姆森等在对传统企业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企业理论框架,对企业理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学家才把基于知识的理论应用到企业理论的发展中,相关文献表明,基于知识的观点是基于资源观点的核心,该理论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理论为什么要考虑知识要素等企业理论动态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有力推动下,各地都建立了容错机制的政策文本,以力求释放激励效能。但是总体来看,其有效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局部空转"已成其客观现象。政策文本边界范围模糊、部分"一把手"缺少担当或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标准、上位支撑不足极易陷入"地方粮票"、公众认知有偏差等,是其陷入局部空转的诱发因素。对此,应优化容错程序,用明确规程消除当事者顾虑;明细容错标准,清晰容错边界范围;坚持系统推进,多方协同打好"组合拳";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担当和研判能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归集整理及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税收法律主义原则作为税法最基本的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体现在税法的方方面面,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升格为宪法原则。我国税法对税收法律主义也有所体现,但是税收法律主义作为一种理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则难免感到模糊,甚至陌生。笔者认为,税收法律主义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其作为一项税法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对于我国税法建设的深入和法制环境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故此,本文拟就我国税法对税收法律主义这一税收基本原则体现与贯彻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所谓税收法律主义原则,又…  相似文献   

4.
<正>“捍卫常识”已成为开展社会交往与构建公共理性的思维原则与行动依据,常识在日常讲理、公共说理与社会认知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尊重常识、回归常识、捍卫常识无疑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但常识不是灵丹妙药,公共生活与社会认知既有在常识之外而为常识所不能解释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也有因对常识的过度诠释与泛滥使用而造成的认知偏差与理解误区。为此,亟需廓清“常识”的本真内涵,勘定常识认知的合理边界,合理慎思常识认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复杂。目前语法界对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少的分歧。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动宾语义关系的分类应该遵循目标驱动的原则。根据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限制,以类推性标准,将宾语分为自由类推宾语和不可自由类推宾语。自由类推宾语可以建立规则,为计算机提供可执行的条件,不可自由类推宾语则可以放入词库。  相似文献   

6.
洪长安 《桂海论丛》2008,24(2):94-96
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三方面对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学员为主体,尊重学员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注重合作交流,建立起协商式教学模式;教师转变角色,作学员知识建构的引领者等观点,以揭示建构主义对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主义就是过于相信甚至迷恋数据的结果,其极端化就是数据独裁。大数据主义的消极后果就是误以为数据科学能够取代专业科学,数据知识可以代替意会知识,数据分析取代定性分析,数据精神取代人文精神。大数据主义的产生是大数据技术本身、数据污染、数据干扰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条件下,有必要从技术伦理、共享精神、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等角度对大数据主义进行必要的伦理治理。  相似文献   

8.
真相欲求是刑事司法的关键目标之一,但不同诉讼主体对“真相”的建构可能不同。以“复旦投毒案”为例,控辩双方既对“整体论”与“原子论”的认知路径存在分歧,又对“排除合理怀疑”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致使双方对案件性质的认定截然不同。要解决此冲突,法官应整合“原子主义”“整体主义”思维,并为“排除合理怀疑”划界,但对“原子论”的追求应止于诉讼经济理性,对“合理”的理解不可超越经验、逻辑而向裁判可接受性妥协。总体而言,真相发现需要以诉讼公正为底线,应回归程序理性指导下的价值权衡原则,进而弥合双方的诉讼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9.
围绕企业边界的问题,目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评论热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形成了众多的观点和研究视角。这其中不乏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当然也有一些界定模糊的观点。综观现有文献,可以把企业规模划分为实体规模和虚拟规模两种类型,这样企业边界就可以看作是企业实体规模和虚拟规模的综合体。在分析实体规模和虚拟规模如何决定企业边界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力图对现实中企业边界偏离企业规模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精神或传统就是对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尽管在怀疑论的推进下,西方哲学经历了几次范式的转变,由对于本体论的范式最终完成了语言的转向,但其基本精神仍是柏拉图主义的,即本质主义。而实证主义在自然科学的启发下虽然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式的思辨方式,试图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知识,但在目标上仍没有真正放弃本质主义。本文通过对以上两种哲学观点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本质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不应追求超越于人类认知范围之外的所谓真理。而后期语言哲学给我们展示了一条本质主义之外的道路,通过对于语言的分析揭示出我们实际上无法超越我们的语言,因为无论从个人的知识构成还是人类的文明都蕴含在语言意义之中。哲学的目的不是要试图达到对于语言背后本质的把握而是要揭示语言本身丰富的意义,只有更好的理解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11.
张亮 《理论月刊》2023,(2):62-71
从规范层面来看,归责原则的确立对于党内问责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其关系到问责对象的范围、问责情形的设置和问责方式的适用等问题。在确立党内问责的归责原则时,必须遵循如下标准:一是要区分行为过程和结果并能够形成对二者的双重权衡;二是要实现约束和激励的并重兼容;三是要体现对民意的回应。从既有归责原则的规范构造来看,虽然初步确立了行为责任原则、结果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但是存在归责原则的性质及其内容含混不清、适用对象区分不明和适用比例不够合理等诸多不足之处。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给出完善建议:首先,采用一般条款和类型化设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归责原则的构造;其次,建立适合归责原则具体化适用的责任清单制度;最后,明确和细化免责事由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机动车的权属问题,有必要立足于物权的基本原理,从私法和公法的双重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立法调整。本文认为,机动车登记行为具有行政确认和行政许可的双重法律属性,公安机关在办理机动车登记中对相关事实的审查属于实质审查。《物权法》对机动车登记效力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而非登记要件主义。对于登记中的错误应区分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补救。对于第三人善意购买的被盗抢机动车,应当采取有偿回复的方式予以处理,不宜不加区分地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13.
李青青  叶名怡 《前沿》2004,(1):140-143
物权行为理论及其无因性原则自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说的对比得出结论 :物权行为理论、尤其是无因性原则在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不宜废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机动车的权属问题,有必要立足于物权的基本原理,从私法和公法的双重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立法调整。本文认为,机动车登记行为具有行政确认和行政许可的双重法律属性,公安机关在办理机动车登记中对相关事实的审查属于实质审查。《物权法》对机动车登记效力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而非登记要件主义。对于登记中的错误应区分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补救。对于第三人善意购买的被盗抢机动车,应当采取有偿回复的方式予以处理,不宜不加区分地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15.
责任边界是落实监管安全责任的基础,是与监管安全工作相关的岗位,所应当清晰与明确履行监管安全职能的一种可具体性、可规定性、可操作性的岗位职责。其责任的边界可以区分为领导与被领导、外延与内涵、绝对与相对、作为与不作为、刑事与行政等类型,其责任边界的清晰、规范和有效可以通过法治化、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和权利化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谷景志 《前沿》2012,(7):69-71
我国《物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赔偿责任中的登记错误应依据不动产登记实质审查模式进行认定,赔偿责任的性质应认定为国家赔偿责任而不是民事责任,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下的过错推定,责任承担方式应区分不同情形分别认定为单独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同时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登记申请人和登记机构工作人员行使追偿权。  相似文献   

17.
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可及性理论与概念参照点模型相结合可用来解释英文广告文本中广泛存在的人称照应词现象:有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通常受人称、性、数一致等句法规则的支配,也受语义原则的制约;无明示先行语的人称照应词能被成功解读,是因为在一个参照点达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认知主体的知识与经验参与了交际的全过程.文章认为,英文广告文本中所应用的人称照应词,无论有无先行语,认知主体都可以通过认知努力和认知效果的相互协调,建构起某种认知通道.  相似文献   

18.
阳雪雅 《求索》2012,(1):167-169,28
侵权责任法中的连带责任有限制适用的规定。从共同侵权的界定标准来看,侵权责任法采用了主观说。理论上主观说比客观说更符合逻辑,主观说比折衷说更明晰,狭义主观说比广义主观说更明确。就高度危险物所有权人的连带责任适用情况看,侵权责任法未适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但是所有权人在他人合法占有情形下相较于他人非法占有情形下具有较高程度的可归责性,归责原则应更严格,侵权责任法未体现该种变化。从教唆帮助民事行为能力欠缺主体的情形看,监护人承担了过错范围内的按份责任,但是侵权责任法未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两种情形。就数人实施环境侵权看,应对环境侵权进一步类型化,连带责任适用可以更多考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学界存在较大争议。遗忘物和遗失物没有区分的必要,二者应视为同一概念;刑法对埋藏物没有作出界定,应该作出解释;违禁品不应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形下,赃物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用于违法或者犯罪目的的财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形下,种类物可以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单一地强调机构观点或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构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主义和行为金融学对经济学经典案例的综合解释,有助于梳理和构建功能观点和机构观点融合下的金融体系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可以较为清晰地分析我国转型时期金融体系安排,并可以得到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