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定向点拨。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要求的目标是提问前设计好的答案,或者说是最佳答案。教师在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答案,怎样给以引导。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现离题现象时,如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答非所问等,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答案。 发散点拨。有些问题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个正确答案,要点拨学生发散思维,能举一反三,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2.
安勇 《传承》2008,(23):53-53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自己也没有看答案,就出给了学生。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而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采用新办法。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 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发散性思维,然后针对不同题目设计不同的训练要求,由简单、生动、具体到复杂和抽象,循序渐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形成学生的思维习惯。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列举砖头的用途 要求:突破砖头作…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如逆向思维),不同角度(如侧向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如多向思维)地去思考,从而得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可见,发散思维从一个小小的点出发,可冲破逻辑思维的贯性,让想象思维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据笔者的尝试,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可起到和谐师  相似文献   

5.
“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根据其智力结构(SI)理论进行分析而提出来的。吉尔福德认为,这两种思维类型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形式。“发散式思维”特指从同一信息求取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收敛式思维”则特指从所给予的各种信息中推导出逻辑结论的思维过程,这种结论由所给信息完全决定,但又必须是独特的并且是为习惯等所能接受的最好成果。吉尔福德同时指出,传统科学教育中往往注重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收敛式思维的发展,或者以牺牲发散式思维为代价来培养学生的收敛式思维…  相似文献   

6.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袁婷婷 《重庆行政》2014,(2):102-103
正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运用以创造想象为核心的创造思维所进行的创造活动。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编辑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编辑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编辑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普遍特质,即广阔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是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其分析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一幅漫画的分析入手,说明中学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漫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着的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在漫画中行贿者的“送”和受贿者的“收”就是一个矛盾体。首先,“送”和“收”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送”和“收”的主体、客体和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是分离的。其次,“送”和“收”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没有行贿者的“送”,…  相似文献   

9.
所谓侦察创造性思维,是指侦察主体在侦察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从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文章认为,侦察创造性思维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以侦察实践为前提,创新与求真的高度结合。二、以发散思维为基础,发散与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三、以突破为关键,思维定势与非思维定势的互补。四、以辩证思维为核心,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施教者首先应打破条条框框,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个体意识,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非理性思维等;其次,施教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宽容失败。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  相似文献   

13.
侦查主体思维素质的核心是侦查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性侦查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而在发散思维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故逆向思维是侦查主体思维素质的重要体现。面对形形色色高智商的刑事犯罪,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逆向思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换位思考以突破瓶颈、颠倒方式以为我所用、移挪作用以化弊为利、翻转观点以重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教材与时政结合,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并重。加大了分析实际能力的力度。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的高度统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向更高层次探索,注重联系理论实际能力考查,使素质教育步子向前进了一大步。针对素质教育要求和1998年高考试题方向给我们的启示,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时政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所谓发散性思维训练,就是将同一热点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学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线性思维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具有诸如非常规性、多维度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非线性思维对于公安院校的学员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学员应该具备的非线性思维的基本类型包括还原型思维、替换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这些都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解题活动来实现。训练和培养学员的非线性思维需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这可以通过样例训练法等方法来操作,同时还必须遵循实用性、渐进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世界创新发展形势,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创新发展愈加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化工学科是以基本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实验研究的创造性学科,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性、实用性人才。课题通过研究创新能力的概念、剖析化工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探讨具体解决措施及方案、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经验,对指导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堂课,顺利开头之后,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要把问题提得明、提得准、提得巧,使学生乐于在此情境中思考、乐于得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呢?我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3年的时间,围绕时事政治教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形成了“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即“读、联、析、讲、问”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知识为基础,以材料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具体阐述如下:一、时事政治五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1.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时事政治教学中的“导”与“学”的关系。这种新的时事政治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真正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相似文献   

19.
一、不轻易相信“只有一个答案”的结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是有的,但大多数问题是不确定的。如果对所有的问题都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就会失去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杀我们最宝贵的创新思维。整个世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客观事物的个性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特别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思维方式、知识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应该允许“答案是多元的”。高考政治命题改革正是基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才积极引进“以能力立意、答案多元不惟一”的开放…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往往是结合使用,相互补充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就可在教学中获得无限丰富的、可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竭源泉。二、深化知识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化,丰富知识背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挖掘知识点的同时,可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复习“物质”概念时,教材是在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引入“物质”概念,并对“物质”下了定义,但并未展开分析。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识记“物质”的含义,教学难免过于肤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