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建伟 《传承》2009,(22):124-125
民主不是绝对的,极端的民主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会危及国家权威;国家权威的作用在于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使社会朝着统一的理想、目标和方向迈进,然而,否定民主的国家权威却会导致专制主义。对于民主和国家权威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更大的背景来考察,才能对二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协调二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勇  齐鹏 《青年论坛》2007,1(2):1-5
国家与市民社会建构的关系,一直是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问题。在对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研究中,有“新权威主义”、“民主先导论”和“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模式,都强调国家权威对社会的介入,但都忽视了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然而,承认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才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只有保证二者的相对独立,特别是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良的民主不仅会加剧社会分化、激化矛盾,而且会导致"民主僵化",出现民主的合法性危机和对民主的不信任;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使经济恶化,从而加剧民主的风险.处理好民主选择、经济增长和国家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后发国家的国家建设与民主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警察执法权威弱化是当前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媒体影响力逐步"去中心化",媒体关注点进入"丑警时代",群众民主意识网络表达日益强烈,公安执法权威弱化趋势加剧.重塑信息社会警察执法权威,必须针对导致警察执法权威弱化的传统因素,树立警察执法的法理权威和职能权威,同时兼顾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的新特点,树立警察...  相似文献   

5.
权威辨析     
权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当今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社会中,法律权威构成了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搞清权威与法律权威、法律权威与个人权威、法律权威与党的权威之间的关系,对清除人治思想的影响,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权威与法律权威社会是个体的集合。个体之间围绕利益这一核心问题必然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要使社会中个体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达到和谐统一,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必须有一种能调整和控制、取得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专制相对称。民王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具有两种形志,即国家形态的民主犯非国家形态的民王。正确理解民壬两抑形态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民主概急,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民主两种形态之间的区别1.二者的含义不同。所谓国家形态的民主,就是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接照平者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所谓非国霸形态的民主,是相对于国家形态的民主而带的,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促照干警湖原则和少数服从今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各种社会事务。2.二者的性质及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形…  相似文献   

7.
<正> 在某种意义上讲,民主就是保证由比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所以,我们主张树立一种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所谓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无非两层含义,一是比较民主地产生新权威,从而扩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二是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通过民主这种“修错”的机制来防止新权威沦为旧权威。我们主张确立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这种权威新就新在它反对霸权,反对特权。它不是历史上以人的愚昧无知为基础上的神权,也不是以暴力和恐惧为基础的专制王权,而是法的权威、合理性的权威和对人人平等的公共权威。这种新权威的确立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当然也就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科恩:《论民主》第10页),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职位和决策向所有人开放。你愿意参与某个决策,  相似文献   

8.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终极目标,成熟的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与民主的权威政治国家构成了一种良性的平衡力量,使社会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释放各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市民社会也有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功能,通过这种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有效地协调由于政治国家权威的退出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走向民主——读《在理解与信赖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五四”以来,国人常以科学和民主并举,因为二者都是现代性中最重要的价值,也是相对来说我国比较稀缺的资源。所以,近百年来这二者至少在口头上赢得了国人的普遍推崇。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非常复杂,不仅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可越界使用;而且两者也有交会之所,有时也会出现紧张和冲突,需要我们认真协调处理。一方面,科学事业作为现代社会动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涉及到公民的利益分配和平衡,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民主调控和制约,不能以科学天然合理的名义,自外于民主政治的管理。对此,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5期“民主社会中科学的社会控制”一文中…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宪法”到“七八宪法”:有宪法无权威□从“八二宪法”到“九九修宪”:宪法权威的逐步确立□九九修宪:法治条件下的宪法权威在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权威,是一种抽象意义的概括,实际上它有纷繁复杂的表现。神的权威、组织的权威、规则和人的权威等只是这一抽象概括的具体形式。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范畴中,则主要表现为从习惯权威到宪法权威的历史过程。而宪法权威之形成则是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为避免社会成员问的矛盾和冲突,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解读,可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抽象出有关国家消亡学说的两个基本命题:政治国家消亡定律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回归定律。凯尔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中存在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学说的错误理解。政治国家消亡不等于无政府主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也不等于经济上的权威主义,二者有各自的理论逻辑,并且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下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孙岩 《前沿》2005,(12):188-190
政治权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类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应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人权三原则的社会主义宪政权威。在中国这样的超大后发的国家中,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权威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国家治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主题和发展支撑,二者的耦合共进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作用机理,即通过民意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化治理、通过价值与工具的弹性整合实现整体化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面临着两大压力:稳定与民主。从政治含义来看,稳定意味着在社会转型期需要有一个强固的政治权威有效地动员资源,构建市场,提供和保护社会公正的制度框架,组织和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它的本质在于秩序,它的载体在于国家。而民主则意味着面对转型期国家权力的扩张,公民能够运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机制,表达自己的意愿.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把国家的扩张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显然,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社会是它的载体。稳定与民主体现了政府与人民、国家与社会这两个主体对各自不同利益的认知取向,无庸讳言,…  相似文献   

15.
权威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整体状况,并影响到政党的整体运行.在特定意义上,党内民主建设是党内权威结构规范化、合理化的过程.现实的党内权威结构形态存在人治特征,对党内民主形成很大的负面效应.党内民主建设应从党内权威结构现状出发,逐步推进权威结构向民主法治型的规范形态转型.由于权威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态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村民自治这一政治民主实践,不能游离于扎根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的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导致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不规范和不稳定;二是传统政治组织文化落后导致乡村宗族势力的强大;三是转型期乡镇政府政治权威的弱化导致村民自治有过分自治化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乡村文化转型,促进中国农村政治民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规模与民主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种类的多样性与独特的历史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以及规模三个决定性的条件有关.在一个国家内不同人口规模的社区之间,社区越大,涉及语言、宗教、文化的历史性裂痕以及与现代化相联系的社会经济多样性的种类多样性就越显著.在国家之间和国家之内,种类多样性可能随着人口规模而增加,却与独特的历史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水平无关.在其他条件尤其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相等的条件下,国家越大,其所包含的组织和下属单位、政府的下属以及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就越多.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在拥有代议制民主机构的国家中,国家越大,其制定政策的过程也会越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城市与乡村二元并存的结构中.在纠纷解决领域,城市与农村仍然存在着差异.关于纠纷解决所依赖的权威,城市社会主要依靠代表国家的权威;而在乡村绝大多数纠纷是在民间权威的主持下解决的.关于纠纷解决所依循的规范,城市社会遵循的是法律,而在农村是民间规则,这是由于乡村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与其规则的自在性.关于纠纷解决模式,城市社会体现出的对抗性特征,农村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非对抗性特征,在于其社会具有更浓厚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程序的民主、公正是现代司法建立权威的基础.充分尊重并保护诉讼利害关系人乃至社会公众的程序参与权有助于法律权威的建立,从而消弭纠纷.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在其衍变过程中实现了民主精神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圆融,在保障公众民主参与审判的同时又兼顾了司法的专业化,维护了司法独立.我国的陪审制度也应该从国家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实现适当分权下的法官和陪审员的权力制衡,以改变司法实践中陪审制度形式化的现状,发挥其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之逻辑在于推动政治发展,逻辑核心体现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政治发展的推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成熟、公民参与的有序扩大与协商机制的设置逻辑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