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江必新  刘润发 《求索》2008,(1):84-86
由于环境立法的滞后尤其是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缺陷,客观上要求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因此,以民法的社会化为视角,系统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现状与不足,加强其立法完善,实现民事救济制度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王燕 《前沿》2004,(12):151-153
针对环境共同侵权行为的特点 ,分析与评价了中国目前有关环境共同侵权救济的基本法律 ,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共同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人格权侵权后果比较严重,因而需要社会统筹进行救济。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改变了侵权责任法的"谁侵权就由谁来承担责任"的传统理念,在责任承担主体上实现了由个体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宋海鸥 《青年论坛》2008,(2):105-108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行为违法性”的认知、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宪法、民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侵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特殊侵权行为,但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的承担上,遵循的仍是传统民法的同质赔偿原则,这导致了对受害人救济的严重不足,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也导致了对加害人的制裁不力等弊端,不利于环境保护。它的局限性,使得惩罚性赔偿原则引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领域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可以更好地实现民事责任的救济、制裁、预防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
在风险越来越大的当代社会,生态损害无疑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加剧风险程度的不利因素。完整的生态损害不仅包括通过环境对某些权利主体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害,还包括生态环境本身遭受到的损害。对此,仅仅依靠传统的民事侵权赔偿手段已经不能充分予以救济,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综合采用环境责任保险、生态损害填补基金和财务保证等社会化救济方式进行有效赔偿和修复。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问题频繁发生且日益严重,在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中,环境侵权的行政权救济具有传统民事救济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对环境侵权的行政权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和研究对解决环境问题和保护公民权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式,对这种形式的侵权各国适用的救济方式各异,其中惩罚性赔偿是美国环境侵权司法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本文正是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重点研究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介绍此制度在美国环境侵权中的适用现状,分析其适用条件,并结合案例探究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制度在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希望能对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处理提供些许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侵害事件中,不少受害者因不明责任主体的环境污染源、责任主体履行能力弱等原因难以得到充分救济,社会风险增长。环境侵害行政补偿制度是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制度构建重要内容,本文就该制度机理、功能和制度构建路径进行初步论证。认为这是一种新的风险分配机制,在功能上兼顾损害救济和风险治理,在制度路径上应该以现有的排污权制度为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侵权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已成为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焦点。对此问题的证明,不仅是环境侵权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也是环境污染受害人能获得法律救济的前提条件。在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因果关系证明方法的缺陷,并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小勤 《前沿》2006,(7):110-112
环境侵害具有不同于一般侵害的特点,其救济方式和程序也应有别于一般侵害。我国现行的环境侵害非诉救济模式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重新建立环境行政仲裁制度、实行环境侵害鉴定部门社会化,才能适应环境侵害这一现代社会的新型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损害侵害了两种法益:公民的私法益和社会的公共法益。环境损害的救济包括个别化救济与社会化救济两种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损害救济集中于个别化渠道,在责任承担、损害阻止、损害预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环境社会化救济的基本框架,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诉权行使便利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主体范围合理、与行政诉讼法协调一致的环境公益行政诉讼以及"有案必移,有案必立"的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侵权诉讼不断增加,司法机关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环境公益诉讼。但由于我国环境权救济机制和公益诉讼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和不协调,导致实践中大量牵涉环境民事公益的案件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立法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本文旨在从必要性、可行性、制度设计等方面论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具体建构,以期能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法治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原理,企业在追求自身内部利益最大化时,会对企业外部产生影响,体现在环境问题上,就集中表现为企业对环境的损害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侵权问题,福利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不利影响统称为外部不经济性。单凭企业自身很难实现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在化处理,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企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侵权问题加以规制,因此,笔者建议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公平竞争权侵权是指行为主体侵犯其他主体所享有的公平竞争权的行为,实践中有政府侵权、市场主体侵权和消费者侵权三种类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平竞争权的救济是相对粗疏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因此,我国需要在竞争法及竞争相关法中明确规定公平竞争权,并通过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17.
杜万平  ;张梓太 《求索》2008,(6):127-129
侵权立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制定和完善其中的环境责任条款,事关环境纠纷的解决和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在已经出台的五个侵权法草案中,均有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这些草案大都吸收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司法审判中的有益经验,积极回应了司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这些规定不仅称谓不同,内容和体例上也存在差异。相比而言,人大法工委草案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无论是在条文的繁简,还是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都更加得当。不过,侵权法只能解决一部分环境案件,环境侵权的有效解决最终依赖于建立包括环境责任保险和公共补偿在内的综合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对环境侵权责任适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能对实际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认定起全面的指导作用,不适应我国国情;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原则,在强调把因果关系作为环境侵权案件的构成要素既定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环境侵权的行为与危害之间因果关系认定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与责任保险理论联结的基础上,风险社会背景、侵权责任社会化、责任保险以及强制性保险等社会制度条件的成熟有利于我国现阶段该险种的推行。其本质上是基于环境侵权责任的一种分散环境风险的法律技术,遵循责任保险基础理论,修正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利益原则以及优先保护受害第三人利益原则。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应纳入渐进性污染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除外责任应细分为法定除外责任和约定除外责任。《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的相应规定应予完善,并在下一阶段以立法模式发展该险种。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谣言侵权具有与其他大规模侵权案件相似的特性,民事实体救济方式自身的优越性也使得食品安全谣言侵权损害赔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如果将民事救济与我国大规模侵权案件的诉讼方式与国外集体诉讼制度相结合,能够解决此类案件的程序难题。最终形成在此类案件的解决中采用公益诉讼,并建议由政府设立基金对赔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充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