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影响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因素不断增加。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公安民警需要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尤其要使每个公安民警具有将个人努力奉献给合作团队的意愿,而形成这种意愿的前提就是增强组织与公安民警个体之间心理契约的契合度。把握好心理契约的契合度,对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练兵活动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练兵活动是全国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全国“二十公”精神,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公安队伍的战略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大练兵活动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首先是要正确处理大练兵活动与正规化建设的关系。提出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二十公”的亮点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方向和总任务就是正规化建设。大练兵活动是队伍正规化建设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建设能够切实担负起“三…  相似文献   

3.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公安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近些年国内对公安队伍正规化研究的论文颇多,作者收集了十几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明确在正规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便更好地促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民警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实质是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科学管警。当前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统一五规范”。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遵循体现公安机关特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管理与教育并重、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以及有利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等原则,并正确处理好一系列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国“二十公”会议吹响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号角,给全国公安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二十公”会议的三大亮点之一。随着2001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颁布实施,2003年在全国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开展的以转变执法观念为主题的大轮训,特别是2004年5月中旬以来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中广泛开展的“大练兵活动”,海南作为全国最年轻、人口最少、公安民警总量最少的省份,教育训练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环节,突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正规化建设也日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二十公”会议…  相似文献   

7.
民警的教育训练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当前“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必须不断探索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文章结合基层公安机关民警教育训练的实际,对当前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公安民警教育培训是公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新时期,培训课程体系如何进行实战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警务模式革新以及法律重新建构,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警务实战化角度出发,客观检视了公安民警教育培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完善培训课程超市、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选择原儒“义利”观这一平安文化原型理念作为公安队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维度。在阐述“义”“利”之所指、原儒的“义利”观之后,论证原儒“义利”观对公安队伍队伍反腐倡廉建设价值在于:一、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平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二、促进公安干警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六字”总要求;三、提高公安干警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四、强化公安干警职业道德建设;五、增进公安民警法治精神,强化“从严治警”。作为平安文化的原型理念之一的原儒“义利”观,能够在当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其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海涛 《公安教育》2003,(11):16-19
周永康部长2003年1月在新疆调查研究时指出:“要加强对政法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政法公安干警的头脑,使广大政法公安民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引自《公安建设》2003年第三期第12页)要贯彻落实周永康部长这一指示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起服务保证作用,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公安民警的共同愿望。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此做了许多努力和…  相似文献   

11.
公安工作与公安教育并非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而是互为发展资源、相互滋养的共生关系;公安工作的深度发展、跨越式发展势必依靠公安教育。存在于公安工作中问题的实质是在源头上缺乏对公安教育的战略审视,公安院校正规化建设必须在公安教育与公安工作互惠共生、交互融合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公安院校高职教育实践化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安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验教学和实验室设备配置方面以及教材建设方面,找出具体问题所在,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这种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工程。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应当充分借鉴国外警察教育的经验 通过转变观念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健全激励机制等途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重在特色建设.公安院校开设高职保安专业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公安院校如何借助自身的优势、发挥公安院校的特长.为保安行业输送人才、为公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拓宽空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从突出培养目标的时新性、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现师资结构的多元性三个角度。探讨了关于公安院校高职保安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作为一所高等警官职业院校,我院应以解析精品课程内涵为路径,着力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认知,并在建设中严格遵循其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真正建设成为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课程。并以此推动和促进我院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警察教育应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学生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对整个刑事司法过程有完整的认识,要培养全人警察。应整合高等警察教育,逐步将高等警察学历教育归并到普通大学,警察机关专事职业培训,造就具有宽厚知识基础、人文关怀、实战能力强的新型警察。  相似文献   

17.
公安队伍的长远发展要依赖正规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协同与统筹。在对待职业化和正规化的关系问题上,不能因一种事物的存在而忽视甚至淹没相关事物的存在及其价值。警察职业化建设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其一,达成公安队伍方向与个人意志、目标与任务的统一,有利于凝聚警心、确保稳定;其二,统一队伍建设规范与举措,明确职业化建设标准,使得警察队伍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其三,通过警察职业建设,全面系统的体现警察职业的社会责任;其四,谋求找准警察自身职能定位,以此形成良好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警察职业素质教育,现通过对《警察防卫控制》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站在警察职业培训和警察专业化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警察防卫控制》课程,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师资培训、大纲教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成绩考核五项基本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改革,促使诸要素之间产生最佳的协同效应,使警察防卫控制课程更为科学合理、贴近实战、服务基层,适应当前公安教育大发展的需要,真正达到"育警强警"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以公安部提出的"三个转变"为契机,推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创新符合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当前,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在师资队伍转型、训练内容更新、训练模式建设、警营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公安队伍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公安教育训练新模式,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