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是促进协商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发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增强人民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建立平等包容、理性表达的政治参与平台,保证基层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基本实现基层自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但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治理效能的提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健全法律法规,明晰协商议事规则,提高人民群众议事能力,激活多元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9,(1)
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欠发达地区面临社会治理理念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的困境。有效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是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是顺应欠发达地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欠发达地区创新社会治理路径选择,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重塑社会治理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3.
徐勇  朱国云 《理论月刊》2013,(1):172-175
近十年来,通过良好的社会治理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鼓励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参与则被视为在农村地区实现良治的重要途径。民间组织的参与不仅使得农村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同时也改变了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关系。如何在厘清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职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合作共治,是未来中国农村社区能否实现良治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许晋 《前沿》2023,(5):63-70
语言是地区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地区形象塑造对提升语言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提升语言治理能力可以促进语言形象塑造,推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的形象构建。内蒙古提升语言治理能力,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系统推进的原则,兼顾刚性与弹性,强化应急决策,不断优化内蒙古语言治理结构。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激发主体治理效能,强化语言政策落实,开发特色语言产业,加强语言景观治理和公共语言文字教育,以此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农村基层治理作为改革转型以及治理创新的重要场域,多元主体参与成为乡村治理发展的历史必然。建构农村参与式治理模式应大幅度扩展农民及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通过各种机制将多元治理主体纳入到参与治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范畴中来,发挥农民在农村治理过程中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6.
嵌入型治理指某一治理主体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制度规则、公共政策等合法途径介入另一治理主体,构建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体系,以推动治理主体自身的发展,并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它强调不同的治理主体相互介入形成嵌套结构,在推动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的过程中,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治理中心。嵌入型治理是国家建构和社会治理双重目标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一种尝试。社会组织和国家可以通过关系嵌入、功能嵌入和组织嵌入形成互嵌,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所提出的"善治"目标,需要通过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来实现。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的最直接执行者,我国基层干部群体发挥着促进基层治理主体达成共赢的作用,确保着治理目标更注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我国基层干部的一种特殊能力要求,治理能力不同于那种个体因自身完成本职工作所发挥出来的素质要求。治理能力发挥需要多主体合作,着眼于关系与过程导向,更侧重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优化整合资源,以及个体能力在治理中发挥的效果与效能。治理能力提升受基层干部个体成长周期的内驱力量影响,也受制于该阶段的基层干部管理体制的外推力量。正是这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即综合效应力,共同作用于基层干部队伍整体。  相似文献   

8.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优化和创新国家治理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和流程环节,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和促进企业发展来处理好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大动力的联合趋动。通过横向和纵向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提升政府的整体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实现政府有效治理和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体系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多维内在逻辑,分别是秩序和谐的生活共同体、多元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权责适应的责任共同体、社会进步与人全面发展的共同体。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用制度、协商、情感等多维治理工具来实现其现代化建设,需要重视解决重构基层新型人际关系、扩大群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式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阶层、阶层流动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阶层流动对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交互效应来看,社会阶层没有产生调节效应;阶层的向上流动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同时,从“先附—后致”视角对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现实分析认为,在青年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后致性因素不断强化,青年群体社会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其社会治理效能感得到提高,而效能感的提高反过来促进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行为,两者之间产生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管新华  汪旻艳 《群众》2020,(2):11-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效率是对单纯数量关系的衡量,效能则是人们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效果。对治理效能的评估可以围绕主体和问题两大维度展开。政党、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是治理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各自的角色、定位、职责和目标,治理效能就是评价各个主体有没有按照既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为,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乡镇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主体责任不明确、对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认识不充分,以及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乡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在乡镇区域内通过更新治理理念、重构主体结构、变革治理方式和创新治理机制,达到提升乡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乡镇区域内生态的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13.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为代理人,既是制度体系的安排者,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者。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在传统国家治理中,政府经历了从统治走向管理的转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作为价值取向;政府的目标模式是构建公民、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型政府,强调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共治。从改革实践来看,唯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间的关系,优化和精简政府组织结构,构建治理型、灵巧型、服务型与法治型政府,方能有效提升政府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凉山彝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民间传统权威德古作为知晓彝族习惯法的纠纷调解者,对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彝区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社会治理路径的重要动力。对凉山彝区传统权威德古在基层参与制定乡规民约、调解民间纠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等治理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参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可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与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内核。据此,文章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最后基于这种内在逻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多元机制、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乡村和谐氛围的角度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对于社会组织在现阶段社会治理中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相关制度体系保障作用不够明显、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当前实际出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社区环境,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程度,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任中平  邓超 《长白学刊》2014,(4):107-113
当前,以政府作为唯一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陷入了明显的治理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模式转换,即从政府行政管控走向多元合作治理,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实现这一模式转换尚存在诸多障碍:政府管控思维难以转变,公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公民参与水平较低等。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政府治理思维方式,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拓宽社会组织自治空间,加快公民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党的群众路线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新时期,我国社会不公正感的显性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权—责—利关系的明晰化为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群众路线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公民参与的常态化、社会力量的协同化、公众权益保障的法治化和公共权力监督的社会化,在落实公民权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参与性治理、加强协商与对话的实践中,促进群众路线与时俱进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徐倩 《群众》2023,(12):53-55
包容性治理是近年来在推行善治理念、提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战略目标进程中出现的实践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共治”意味着治理过程的互动合作,“共享”意味着治理成果的利益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包容性治理核心意涵的全面阐释与精准凝练。  相似文献   

20.
魏开琼  李婷 《理论月刊》2023,(5):127-134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基层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是探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的构成与运行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满足现实需求、解决妇女参与困境的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以村两委、村民小组、社会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妇女等多元治理主体参加的农村社区治理平台,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有序运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