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的共享、融合、治理是未来公安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通过整合全社会、公安、政府等多方面的数据源,构建"一人一档"社会人员的整体人物画像和"一案一档"的案件管理模块,为公安在防范、管制、控制、服务、破案等多个方面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并结合公安的现状和实际业务需求,提出了警情云合成作战平台的数据治理方案、建设方案,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在积极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过程中,生产和积累了丰富的公安业务数据,如何在公安大数据建设过程中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已成为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课题,而数据治理是发挥数据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产生数据冲突问题增加了数据治理的难度,并影响了上层应用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源属性自动解决数据冲突问题的思路,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或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国内及国际的双重数据合规挑战,数据跨境流动的治理困境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利益冲突,亟待构建法治化治理路径予以纾解。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国内治理机制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国际合作的推动相对滞后、应对冲突较为被动,以及跨国企业合规工作困难、潜力待激活等。基于此,需要在夯实数据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加紧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法治体系和行业监管机制,畅通国际合作和执法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和激励跨国企业合规工作的开展,以此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并进一步推动建立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动态能力理论为大数据环境下反腐机构的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数据和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环境的动态性客观上要求反腐机构需要根据外部技术环境的变化来调适自身能力,以提高反腐机构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这对提升腐败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数据质量、数据碎片化以及有限柔性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数据环境下反腐机构动态能力的建设成效。为此,有必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提高反腐机构的感知能力;促进数据共享,提高反腐机构的数据把控能力;提高反腐机构柔性度,优化其变革重构能力。  相似文献   

5.
政企之间的数据跨界流动是政府的治理议题。企业数据向政府共享有利于释放数据公共价值,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数字治理成效。企业数据向政府共享的逻辑源于部分企业数据更具复原现实的优势,产生过程具有公共属性,公共价值实现依赖流动性,以及不共享易引发负外部性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实践的广泛梳理,归纳提炼出企业数据向政府共享的四种实践模式,即数据慈善、数据协作、数据采购与数据征用,从数据运行、数据权责、数据关系、数据激励四个方面进行模式比较分析。进而梳理了我国企业数据向政府共享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共享成本激励不足、数据质量责任不明、数据互操作性不强、共享流通规范不健全四个方面。针对未来发展路径,建议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和丰富共享激励手段,明晰数据质量责任并完善问责机制,加快政企数据标准建设和衔接,推进共享体系和全过程流通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6.
公安大数据成为当前公安信息化工作的趋势和重点,其目的在于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执法公信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机关大数据根据其存储、处理数据的属性,建立了不同涉密等级的公安大数据平台,为满足公安业务工作需要,大数据平台之间涉及数据交换,数据如何合规、安全的交换是大数据平台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脱密脱敏技术对交互数据进行脱密脱敏降级处理后,采用授权访问、安全审计和异常行为监测等技术提出了一种进行数据安全交互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平 《群众》2022,(1):54-5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前,纪检监察信息化已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南京市秦淮区纪委监委按照省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立足基层实际,运用大数据思维谋划构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新模式,着力推进检举举报平台、监督办案平台、办公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四大平台"实战化应用,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嵌入政治监督、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治理和纪检监察业务,实现信息技术与监督、办案、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斌  雷挺 《岭南学刊》2020,(3):66-75
大数据的嵌入为政府治理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对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本研究筛选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1523篇文献为样本数据,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的分析视角,并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和我国大数据政策导向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国内学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宏观—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理念变革、中观—大数据驱动政府治理模式变革和微观—政府治理工具变革等内容,并对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的内涵和大数据与政府数据开放进行了阐释,研究主题展现出广泛多样性、研究方法呈现为多学科交融,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大数据伦理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研究中心聚焦度不高、仅将大数据作为时代背景而并未从政府治理本质出发理解大数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数据治理改革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治理改革的新趋势。重视政府数据治理改革,同时关注其背后的风险,是政府数据治理绩效提升的应有之义。数字政府建设与风险消解应成为政府数据治理改革的核心议题。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建构、关键成功要素分析(KSF)等方法,解构政府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风险,为政府数据治理改革的推进创造条件。政府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和领导风险、数据风险、技术风险和数据平台的运维风险等。基于对政府数据治理整体绩效的关照,有必要采取改进措施:优化决策和领导机制,保障组织基础;保证数据质量,优化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技术整合能力,完善治理平台;增强数据整合和运营能力,共享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案件的数据化侦查模式已成为当代打击经济犯罪的趋势,可通过数据比对、数据碰撞、数据挖掘等数据研判技术,将数据转化为经济犯罪侦查情报和线索,继而落地进行数据缉捕和数据追赃工作.经过对数据的循环利用,实现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全领域、全链条的波次打击,将大幅度提升经侦部门执法效率、破案水平以及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齐凯  王强  徐宽 《公安研究》2024,(2):13-19
国家移民管理工作关联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拓展了移民管理数据信息的质效边界,立足于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新征程,分析其功能、作用、特征和要求,通过“数”和“智”赋能于传统业务工作、迭新于社会治理方式、共进与警务模式升级,探索其技术路径和发展态势,实现数字化政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成本的“一升一降”,融合衔接于线上线下移民管理业务资源,助推于公安工作现代化要素的质量、效率和动力提升,形塑更富科学性和交互性的移民管理工作范式,以推进国门治理和警务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据的累积,不同科技企业在数据资源的储备量上的差异愈加明显,数据垄断逐渐形成,并催生了"堰塞湖",导致各企业间的数据难以互通,用户隐私泄露问题随之凸显。因此,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来缓解数据垄断形势、促进数据安全与公平的共享流通刻不容缓。一方面应完善当前的数据治理模式,发挥现有治理手段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透明化的数据治理框架,解决以数据垄断为主的数据伦理问题,构建健康有序的中国大数据生态。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并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大数据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路线,为促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国家治理过程透明化提供了动力支持。与此同时,下一步应用大数据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下一步应为参与治理的社会组织提供数据便利,促进政府内部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政府数据面向公众开放,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是近年来政府数据对外流通共享的创新制度,其应当在公共物品理论、数据财政理论、激励法学理论、双重失灵理论基础上实现理论跃升。从各地的实践探索以及初步建立起的相关制度内容上看,存在主体资格有待规范、数据处理范围不清、收费定价和收益分配方案有待明确等问题。对此,应当明确不同授权模式中授权主体的最低层级限制、明确被授权主体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资格限制,限定供给侧数据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条件开放类数据、限定需求侧数据为去标识化数据并制定产品服务清单,明确收费的公益性质和定价的保本标准、明确由运营机构获得运营收益由政府获得税费收入的分配方案。以此通过制度跃迁平衡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制度中的公益性与私利性、福利性与营利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从而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站上浏览信息,获取数据,参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项事宜。互联网网站敏感数据的发现、获取、分析等相关技术也随之上升为学术界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研究热点。但是,互联网网站本身特殊性决定了其流转数据分析困难重重。从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互联网网站敏感数据的流转过程,提出一种数据提取分析的通用流程,并将该流程方法应用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是政府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结构化协调、自主平行协调和等级协调三种类型,而不同的政府治理模式下部门间协调机制也有不同的表现。在科层化政府模式下,等级协调机制是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协调机制,自主平行协调较少使用,结构化协调则表现为大部制的建立;在市场化政府模式下,不管是等级协调还是自主平行协调,都遵循了经济性的原则,结构化协调表现为执行局的建立;在网络化政府模式下,自主平行协调是一种主要的协调机制,权力不再通过强制的手段发挥作用,结构化协调表现为无缝隙政府的建立、电子政府以及政府流程再造和任务小组的大量建立。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需求间存在明显张力,传统治理模式在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信息公开、流调追踪、资源调配、基层防控、距离限制、健康通行和有序恢复等治理场景中面临诸多困境,难以有效解决“快速缓解、控制和消除疫情”和“化解疫情下多元主体需求间张力”两个关键难题。数字社会下知识、数据和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为传统治理模式向数字治理模式转变提供核心驱动力。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各级政府采用的24个数字防疫实践案例经验,构建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字治理框架。研究发现数字社会下知识要素、数据要素和技术要素的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供给机制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商共治共享特点,知识要素通过交叉、融合、传承和进化,数据要素通过流转、关联和融合,技术要素通过构建数字化组织、人员、流程和工具等途径赋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场景和过程,实现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实践中,"大数据+网格化"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涉及公共数据采集、共享、公开的全过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模式应用中各方权责尚未完全理顺,实践中也发生了基础数据与防控需求不匹配、政府数据共享不畅、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应从公共数据治理出发,区分数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加以解决。在数据采集阶段,应明确基础数据采集、汇总的权限,优化数据报送流程;在数据共享阶段,应以法律制度建设和契约方式相配合,促进政府数据共享的有效实现;在数据公开阶段,应主要以法律手段明确个人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和标准,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由此,将保障"大数据+网格化"模式应用的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14)
正水污染治理攻坚的"宝安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其形成了"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等水污染治理模式,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水污染复杂地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治理技术的大数据是一种积极的治理资源,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上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大数据技术为提升国家的科学决策、社会监管、公共服务以及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大数据意识的缺乏、信息安全、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权力寻租等难题,是大数据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在大数据治国时代,执政党和政府主导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市场运作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和公民参与则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