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左杨 《青年论坛》2010,(6):42-44
网络的发展给共青团的发展提供了广度和深度,更拓展了发展平台,但是网络的负面效应也给共青团凝聚力建设带来了挑战和风险。SWOT分析法提供的ST、WO、WT、SO战略为网络视域下凝聚力建设提出对策,发挥网络凝聚力建设平台优势,利用网络特点加深凝聚力教育。拓展网络凝聚力建设平台,减少不良信息对高校青年的侵蚀。利用网络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用先进的思想吸引广大青年加入。完善网络凝聚力建设工作机制,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以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当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分析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遇到的挑战,系统阐述在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共青团必须结合新时期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和工作领域,以便适合青年的心理思维特点以及他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这样,高校共青团才能够在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的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更好地团结和服务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责提出新课题;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成才需要要求高校团组织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范畴;了解青年学生的需要和所想,适时地做好服务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青春创业行动”和“青年维权行动”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如何在网络阵地体现先进性,发挥战斗力,已成为当下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传播新特点和互联网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从工作阵地、队伍建设、网络管理、工作模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互联网境遇中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增强高校共青团干部舆论引导能力,是服务青年、凝聚青年、赢得青年的一项关键所在。鉴于高校共青团干部的时代特征与舆论引导工作优势,高校共青团干部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以团属校园媒体为主阵地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团结、善战的共青团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团队;以人为本增强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校外媒体为依托增强其对学校舆论引导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如何破解高校共青团工作却高位徘徊,如何创新的精神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及青年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目前急需突破的挑战。本文以大理学院为例,从构建高校青年工作格局的认识、实践两个角度出发,从新的视角剖析了创新高校青年工作格局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大理学院创新高校青年工作格局的成功经验,初步提出了创新高校青年工作格局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年探索》2008,(6):F0003-F0003
广州市卫生局团委下辖一级岗团委8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3个,基础级岗团支部90多个,现有团员青年1500余名。近年来,局团委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共青团品牌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树立青年形象,服务青年成才,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了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高校基层共青团干部风格工作的微观入手,运用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探讨了共青团干部管理风格的选择,试图寻找一条能够切实指导广大共青团干部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适途径,初步提出了共青团干部对大学青年学生进行管理风格的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组织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经过对甘肃省6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全面反映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现状,力图发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促进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路径探寻,以求更好的促进高校共青团学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在美国落籍始于1841年。美国的日裔人喜欢聚居生活,并保持着较浓郁的日本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洛杉矶形成了无数个日裔社区。但随着美国市场的变化和日裔青少年美国化的加剧,日裔社区的凝聚力正在减小。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强调的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是青少年中优秀、先进的集合体,也是国家未来希望和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是“四有”新人根本要求的体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张胥 《青年论坛》2005,(2):16-18
对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进行高层次的提升 ,使其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底蕴、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新文化形态 ,有利于发挥其作为先进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访谈研究将受访者的新媒体情感划分为热恋、依赖、平淡、无奈、厌恶五个类型,认为对新媒体功能的体验促使青年形成相应的情感,青年对新媒体的情感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改变,并进一步指出,青年新媒体情感是存在着差异的,是错综复杂的,是由新媒体与青年的关系决定的,是发展变化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生存方式,了解和掌握青年新媒体情感,才能够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年。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具有整体性、认同性、稳定性、凝聚性、延续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更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党的十六大全面小康目标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危机是常态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扰乱因子,而干预是对危机中的青少年的一种修复或维护,它既包括来自外部的社会干预,也包括来自自身的自我修复体系。基于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危机和干预这两种力量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至关重要。从危机中防御行为的习得,到对危机和新环境的认知评价的建立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完备,到人类集体潜意识对危机的承载,危机下的青少年成长正经历着这一深刻的变化。引导青少年正视危机,在危机中学会生存、适应,建立完备的心理防御体系与社会支持保障系统,是克服危机,促进成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凝聚力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现代化而引发的社会转型 ,全面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从而不断重塑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和内涵。与传统相比 ,民族凝聚力有了本质的不同 ;社会转型中民族凝聚力弱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转型对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军营的共青团组织是部队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青年官兵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也是部队党组织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讲 ,军营共青团工作的成效影响着部队建设的质量 ;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层次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富家 《青年论坛》2007,4(4):21-23
青年是虚拟实践的最主要的主体,虚拟实践的崛起为青年人提供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实践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崛起给青年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虚拟实践具有技术依赖性,易使青年人轻视人文素养的提高;虚拟实践具有沉浸性,易使青年人偏离现实生活;虚拟实践具有隐匿性,易使青年人形成双重人格;虚拟实践具有"消解权威、去中心"性,易助长青年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必须与时俱进。目前,高学历党员人数直线上升,因此,在党的建设中高校党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青年时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党的事业能够后继有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提到党的建设的高度。高校党组织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标准和江泽民提出的"四个希望",培养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