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7):27-27
王志亮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9期撰文认为,基于报应的观念,最先的刑罚及行刑是个体化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出现了一般化的刑罚,但刑罚个体化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更加成熟丰富。刑罚个体化细化为立刑个体化、量刑个体化、行刑个体化。刑罚个体化的根基在于人本身就是具体的人。从我国《刑法》对刑罚的规定情况、监狱行刑实际来看,我国的刑罚个体化应表述为行刑管教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论行刑个别化原则之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的行刑运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活动原则.行刑个别化原则是特定行刑目的的派生物,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一定时期刑罚制度及其理论在行刑观念上的折射.对分娩于国外监狱并为现代西方刑罚综合理论所极力主张的行刑个别化原则,我们应取其合理成份,弃其虚伪内容,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伟  虞浔 《理论月刊》2004,(5):120-122
行刑社会化既是由重趋缓的刑罚观念的取向,又是由严到宽的刑罚立法的归结。其所反映的行刑人道化、行刑经济化思想,教育改造罪犯和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表现着行刑发展的共性和规律,使其在行刑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行刑社会化是当今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显著趋势,反映了由重趋缓的刑罚观念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刑罚立法由严到宽的必然归结。如何界定行刑社会化的概念,确立其理论基础,此中涉及刑法学、社会学、刑罚学、监狱学等诸多领域。在全面考察国外行刑社会化制度的基础上,进而合理构建我国的行刑理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行刑社会化制度,已成为行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5.
前言     
《政协天地》2010,(6):13-13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高犯罪率的挑战——监狱人满为患,监狱建造与运营的巨额财政投入让各国政府和社会不堪重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刑社会化成为现代刑罚理论的主导思想,作为现代刑罚制度的重大革新和突破的社区矫正制度应运而生。当前,行刑社会化已成为行刑领域的一大趋势,其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先进与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7刑法典仍存在重刑化倾向,表现在:控制死刑适用环境污染 有重大突破,死刑罪种没有大幅度削减,绝对确定的死刑规定有增无减,死刑量刑幅度过大。我国刑法中死刑过多,与国际轻刑化趋势不相符合,不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死刑不仅有较大的副作用还可能在刑事诉讼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死刑居高不下的主观原因有封建重刑思想=传统价值观和刑罚观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不发达、社会治安状况严峻和刑事立法体制的制约是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的划定应当与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的刑罚制度相一致。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活动。根据是否具备社会化行刑条件这一标准,假释制度、缓刑制度与管制刑制度完全具备社会化行刑的条件;暂予监外执行制度部分具备社会化行刑的条件;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外服刑人不具有社会化行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刑罚的产生至今,行刑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诠释了三个显著的特征:从行刑的无定制到行刑的规范化、从行刑的封闭化到行刑的社会化、从行刑的简单化到行刑的科学化,从中也体现出惩罚、剥夺、矫正、预防这一发展中的行刑理念。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哪些国家执行死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未废除死刑的国家有120多个,而对所有犯罪均废除死刑的国家有30多个,另有10多个国家,除了对诸如战时犯罪等特殊案件,也废除了死刑。世界各国处死刑的罪名繁多,行刑的方法也各异。美国各州执行死刑的方法可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马洪伟 《求索》2013,(8):192-194
死刑是刑罚的极致手段.不可逆转。在死刑须被废除的理念和趋势下,正确的选择是从控制死刑开始,逐步实现废除死刑的目的。中国死刑制度和国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死刑控制方式是多元的,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处理方式和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犯罪形势不容乐观,而此时刑法修正案(八)却将我国原有的68项死刑罪名减至55个,取消了包括走私文物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等共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也使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对于死刑和人权问题的重视.基于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当今的社会现实,死刑作为一种极端的刑罚手段存在也是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因此当前我国应在限制死刑这一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我国刑罚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刑罚轻缓化的浪潮中,对我国刑罚体系的反思是刑罚改革的必然要求。刑罚体系的反思,必须正确认识刑罚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刑罚理念。目前,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着死刑过重、生刑过轻、非监禁刑适用较少、刑罚结构不合理、各刑种衔接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现行刑罚体系的重构应当从限制死刑、提高生刑、扩大罚金刑的适用和完善资格刑等方面入手。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完善,将促进我国刑罚轻缓化进程,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废除死刑的前提下,中国的死刑制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然而保留或废除死刑都面临重重压力。抛开死刑的存废之争,对现有死刑执行方式进行改良,显然是更务实的做法。普及注射死刑,对于推动法律文化的进步,使法律文化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死刑制度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问题是近年来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从历史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司法层面对死刑制度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未来走向及制约因素进行剖析,指出中国死刑制度的未来走向,并尝试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死刑不能废     
死刑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都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并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废除死刑违背了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无法达到刑法的目的,无法安抚受害人的家属,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法制宣传教育,总之,死刑的保留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6.
随着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一直以来关于死刑复核权的争议与质疑似乎尘埃落定。然则,收回是一句话,如何收回, 复核程序又将如何完善,又是学界与司法界不得不直面的复杂问题。本文拟针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之弊端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之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死刑是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死刑产生后的几千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法宝",没有人质疑它存在的合理性."近代刑事法之父"贝卡利来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最早对死刑的残酷性提出尖锐的批判,由此引发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本文着重探究贝卡利来主张废除死刑的积极思想,以期对死刑制度进行理性的再反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今社会谈到死刑废除大多被嗤之以鼻,历史的进程也未因死刑制度的存在而停顿或者倒退,但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层次的提升,对死刑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替代机制的出现,追求人权的诉求,更是让死刑制度举步维艰。死刑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推到风头浪尖,而废除死刑的呼声也随着法治社会的提出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这些严格控制死刑的举措都是在死刑领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宽”的要求,“宽”与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吻合的。死刑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这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严”的要求,我国的国情要求死刑的存在,死刑的成本并不高昂,自由刑的成本超过死刑。  相似文献   

20.
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的设置是我国死刑废除运动的阻力之一。随着不断攀升的贪污贿赂犯罪的犯罪率,死刑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实际预防效果不佳,其基本没有有用性。并且,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适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了死刑适用标准的严重异化。从原因方面分析,贪污贿赂犯罪有更多来自制度及社会层面的原因。在此前提下应该提倡,保障正当的舆论监督并正确地引导民意,废除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