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常识》课是我国解放后首次设置的课程,学生对它是陌生的,较普遍地认为:“我不杀人、不放火”,“也不想当律师”,“法律与我无关”,“学法律常识有什么用?”因此,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好这门课的首要一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讲授法律概念、基本原理时,要使学生感到有收获、有用处。讲授法律的基本原理,如法的本质和特点、宪法的本质和特点、违法和犯罪等问题时,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不仅让他们知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学习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讲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二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阐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第三目“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单元循进教学法”是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单元自学阅读、单元提疑,接触课本的过程,再在教师启迪下,通过循进释疑、练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我用它教《社会发展简史》得到了有益的尝试。一、划分单元。《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17课书,根据教材自身内容的联系,可划分为:绪论(第一、二课)、原始社会(第三、四课)、奴隶社会(第五、六、七课)、封建社会(第八、九、十课)、资本主义社会(第十一、十二、十三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第十四、十五、十六课)、总结(第十七课),共七个单元。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在第五课才讲述主观能动性问题?上版教材是在第二课与客观规律相对应来讲述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这次做了较大的调整,客观规律的内容仍留在第二课,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却后移至第五课,变化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第一,必须从教材体系的整体设计中来考虑。大家知道,教材体系不同于理论体系,理论常识教学不同于理论体系教学。这次要按照“三观统一”的要求分作8课来编写,怎样把理论体系转化为属于常识水平的教材体系,不仅要加进价值观的内容,还要由原来的9课缩减为8课,又耍照顾到各课的教学课时不能过多或过少,的确是个…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律”板块和“公民与法律”板块。第六课处于第一板块。它是专门针对青少年设置的,因而在“国家与法律”板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框在第六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承接第一框内容,又和第三框“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一起为第四框学习做好知识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它与其他三框内容共同构成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的体系。2.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知目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及其主要内容。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本框题包含两目,第一目“生命有时尽”,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命的特点及其自然规律,理解生命的实质,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第二目“生命有接续”从自然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和精神信念上的生命进行探讨,懂得人类生命在传承中接续。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自我保护》。首先,我对本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自我保护》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前两单元《特殊保护》《处处保护》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9.
二、关于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的说明在讲授下册第七——十二课时,有以下几个问题提请注意,现按课的目次顺序列出: (一)第七课 1.在讲授第一节时,关于违法行为的定义,较之旧版来说,新版的更为简练;而且比较集中地讲述了一般违法行为的方方面面,并在本节的最后,交待了一般违法的定义,这个定义较之旧版更为精确了。为了突出重点,故在阐述中尽量避免使用严重违法或犯罪这样的概念或语句,也请解授时注意这一点。另外,旧版第一节的第二个框题“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布施行的意义”及其内容在新版中删去。这是因为随着客观形势发生的变化,新《条例》已取代了旧《条例》,无必要专门说明1957年发布的《条例》,在“十年动乱”中断之后又于1980年重新公布施行的意义了。 2.在讲第二节时要注意,教材是按新《条例》第3章各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编写的,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把原第一课“正确看待自己”的相关内容合并到原第七课“增强自尊自信”,课题改为“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顺序,这一课现在成为第五课,而且由下册调到了上册。那么,根据修订后课程标准“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初一教材第五课在原先教材第七课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删改。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三年级——高中(3—12年级)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是必修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查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实验教材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必修),在教材中编写了综合探究的课时内容,第一次在教材中直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第三单元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第四单元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在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第三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而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是在第八课前两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7-9年级(第四学段)的内容要求是:“了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本节课尝试依据新课标并使用现行教材,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内容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初一新编教材《公民》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是“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它的内容比较枯燥,必须要讲一番大道理。对于这样的问题,弄不好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为了把这一内容教好,我便在“活”字上下功夫,尽量把干巴巴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这是第十二课难度较大的一节。讲好这一内容,将为本课后几节及第十三课的教学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一、面向学生,紧扣教材。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清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认清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此,面对初二学生年龄小、知识面较窄,而又对这一基本原理感到生疏、较难理解的情况下,应以教材分析的内容为尺度,紧扣教材,引导学生通俗地去理解。  相似文献   

16.
“被害者学”是国外五十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在我国,虽有少量介绍性文章散见于报刊,但都没有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进行研究。所以,在我国犯罪研究领域中是一个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促进我国开展对“被害者学”的研究,本刊从这期起将连续登载张智辉同志编译的《日本的被害者学》,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现已编译出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总论;第二篇,杀人犯罪中的被害者特征;第三篇,强奸犯罪中的被害者特征;第四篇,财产犯罪中的被害者特征。我国学者,若有“被害者学”的研究文章,本刊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一节内容。在学习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意在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本课侧重从美丽中国建设的角度谈环境文明建设,主要回应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挑战等问题,我们必须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看,新修订的第二课是在原教材第四课第一节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变化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三个代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意义、“一国两制”等内容;二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框题、目题,增加了一些新的说明性材料和图片;第三点,也是最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活动课”的设置。当然,这也是全书的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将有关教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修养》这门课的教学,不少人认为内容简单,理论性不强,谁都看得懂,谁都可以教,班会课的内容也不外是这些内容,要设专职老师来上这门课,是多余的。就是我们有的任课老师,也认为教这门课没有意思,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多大的帮助,教材也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甚至认为教《青少年修养》低人一等,面对这些错误和片面的看法和认识,该怎么办呢? 我们充分发挥了备课小组的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找出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制订了课外活动计划。我们初一备课小组,注意过好“三关”,即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研究教法,由于我们都教过一次这门功课,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过好后两关。我们认为,初中学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中,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大,但缺乏生活斗争经验,对剥削阶级缺乏认识能力和抵制能力,易受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