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顺求  杨盛军 《求索》2012,(8):182-184
税收正义是对国家权力、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三个维度的协调与平衡,这三重关系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紧张与冲突,由于个人需要的差异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以及国家权力并不必然一致,反而表现出矛盾及冲突的一面,我们有必要从学理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义务本位是人类身份法时代和机械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外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权利本位是人类契约法时代和有机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内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社会本位实现了个人本位为主、团体本位为辅的有机结合,既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更注重对个人合理需要的肯定、保护和满足,形成了内部力量为主、外部力量为辅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西方法律社会化的动力较足,保证了法律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遵从,最终使之走上了现代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权利是近代以来人类对自我表达张扬的最高呼声。但是,权利的过分张扬会导致道德的丧失和美德的沦丧。美国日益严重的权利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冷漠即为明证。权利是保障个人的基本价值,但是绝对不是封闭物。权利需要分担社会利益,也需要承担公共责任,更需要承担道德责任,实现权利的宽容与互惠。  相似文献   

4.
如何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鸿军 《长白学刊》2008,(5):155-15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果用政治哲学的范畴来表述,就是协调好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关系。关于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坚持个人权利本位,不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权利;另一种是坚持公共利益本位,为了公共利益可以牺牲个人权利。在西方,这两种主张各自已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得失,寻找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5.
性的人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的人权道德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个体在性方面的表现或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权利”。传统性道德在国家(社会)权力、完整人格层面解读“性”,蒸发了个体性权利。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国人主宰自己摸索出情感方面的人权道德,表现出对个体权利的逐渐回归。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性的人权道德应该是以自已的权利为前进动力,以对方的同等同样的权利为前提,以不侵犯所有相关者的个人权利为界限.以爱情为主导去从事一切性方面的活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之间或者双方与其他人之间发生了权利方面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中间界线,达到“没有受害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湖湘论坛》2021,34(3)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限制个人权利的伦理依据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贯通社会治理的底线思维,而集合全社会力量进行特殊资源地统筹和分配则是对个人权利在特殊情况下的充分保障。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是要从底限思维到积极作为,一步步实现人的实质自由和平等,为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尊严感和获得感,而其背后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生命观念、全局观念、合作观念等。现代风险社会呼唤公共理性与公共精神,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亟需共同行动的道德动力,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与底线伦理。  相似文献   

7.
公意是产生于公域的,所以,公域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意的主体必须“公共人”,公意的对象必须是公共事务,公意的内容因人们对公域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的公共需要不仅是公意产生的道德动力,而且也是公意发展的道德动力.公意既要实现公共利益又要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犯.最后,公意必须通过“话语”讨论来达成.  相似文献   

8.
个人牺牲正当性问题是处理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关系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功利主义认为个人牺牲如果能够增加社会幸福总量,是正当的和值得赞美的,这成为近代西方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之一。到20世纪,功利主义的观点受到许多学者如罗尔斯、诺齐克等的批评。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权利得到伸张和发展,寻找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新的平衡点成为当代伦理学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从功利主义到罗尔斯和诺齐克对个人牺牲正当性问题的研究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视角下,改革开放体现为社会风俗变迁动力机制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谋求各动力要素在相互平衡、相互配合中保证整个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健康发展,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素与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10.
伴随收入差距扩大和人群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出现,我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固化现象,一方面是同代交流性减弱,另一方面则是代际遗传性加强。社会阶层固化关乎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社会稳定和谐的平衡机制。通过对城乡分隔的二元体制、既有利益分配规则的固化、"底层发展"权利的制度设计阈如、社会纵向流动的职业制度渠道欠缺多元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解释,应从制度入手来增强社会阶层流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张爱宁 《人权》2008,(1):45-47
权力制衡是法治秩序形成和存在的制度性架构,是法治形成和存在的直接条件。①律师职业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产物,是为了束缚国家权力,促使掌握公权力的人正当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计的。律师的执业权利,是社会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权利形态,其实质是公民个人权利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②因此,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就是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3.
道德作为社会调控的基本方式或手段,主要是通过自律机制、他律机制和自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的。自调节机制与自律机制,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均以道德规范存在为前提,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基础,自律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调节行为。它们的区别是:自调节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习惯行为,自律行为是一种自觉行为、意志行为;自调节机制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自律机制相当于后天的体育锻炼;自调节机制展现生态社会的道德个性,自律机制体现德治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共同实现的社会资本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珍 《求索》2007,(6):147-149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有助于解决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何者优先的问题。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越丰厚,公民拥有大量的信任与互惠规范自觉并自愿地服务于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平等;而此社会的公民自律性也越强,有利于保障公民自由。同时,作为社会资本核心的信任能促进社会合作,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优先”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草案)》设置了两个“公共利益”条款:“物权的取得和行使……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第5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第49条)。“公共利益”本是公法中的核心概念,现在将之引入到作为私法的物权法之中,这是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它不仅符合法治原则,而且是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但是,“公共利益”概念引入私法,也确实存在很大风险:它可能导致公权力不适当的膨胀和滥用,严重损害公民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因此,要防止和避免…  相似文献   

16.
道德选择实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在道德选择机制中,个人心理机制"知情意"结构的复杂性和社会机制的双重性造成了道德选择的困难,也加剧了道德选择中的冲突。从道德选择的产生机制出发,培养和提高主体的选择能力,明确并坚持道德的基本原则,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选择的制度保障,将有助于解决道德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浏览器     
《乡音》2006,(6)
社会运转需要两种机制《科学时报》: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需要两种机制,一种叫动力机制,一种叫平衡机制。任何社会都是如此,没有动力就不能前进,但是没有平衡这个社会就乱套。所以要用法律和道德手段,让社会已经焕发出来的活力继续发展,同时又要对这个活力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8.
自从权利概念在现代出现以后,个人权利就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中占据重要地位,比如健康权。健康权作为个人权利首先是人的道德权利,然后被法律所承认和创造而成为法律权利,前者是其得以成立的根据,后者则是其得以实施的条件,因而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萍 《前沿》2005,(9):215-2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需要形成三个健全的机制即激励动力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整合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