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我国有关法律对网络交易的监管滞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现象严重。为此,文中探讨了完善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社会和政府负起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把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的立法提到议事El程上来,才能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才能提高人们网络购物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作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给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文明网络空间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远程性、无地域性等特点,致使传统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之时往往举步维艰。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刑法界定引出,通过有针对性地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归纳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有效经验,通过比较和借鉴,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在规制网络犯罪方面的诸多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主体形成的最初动力是社会资本,同时经历了群集、群体和社会整合三种形态和阶段,最终实现了现实人向虚拟人的转化。网络主体结构主要分为城乡、年龄、职业和收入结构。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受到主体结构的制约,形成一些特有性状包括浪漫性、对立性、娱乐性和双面性。对网络主体需妥善引导,使之更好地融入现有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赵燕君  屈辉 《电子政务》2011,(7):102-105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成为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载体。概述了当前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了网络问政存在的不足,并从制度建设和网站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以伦理、道德、法律意识来约束自身的互联网行为。自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以来,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产生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增多,扰乱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伦理、道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由网络伦理、道德缺失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就需要教育引导、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方社会主体的“合力”,从而约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并发展至今的网络伦理建设,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互联网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为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提高网络执法水平,加快网络法制建设,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传播以其数字化、全球性、实时性、多媒体和交互性等特征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本文阐述了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发展阶段,介绍了网络传播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网络传播的发展进程,并对网络传播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当今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对国内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主要成果的梳理,来分析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特点、方式、影响等多个维度的具体情况,同时,对未来推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也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挑战。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完整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多数情况下仍然用一般人格权来解决网络隐私侵权的矛盾。在新修改的《侵权责任法》中,我国首次对网络隐私侵权问题进行了特殊规定。网络服务商作为信息控制者和网络服务者存在两方面的义务,在法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商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建立网络隐私权的监督机构,从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两种途径渐进式地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双管齐下,维护我国公民在网络环境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用户中最大的群体 ,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网络素质非常不平衡 ,差异较大 ,从长远来看 ,大学生用户将是未来网络用户最主要的一支力量 ,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是我国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也是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因此 ,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网络素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信息素质、知识与技能素质 ,提高网络素质应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对以上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尝试提出了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在网络素质建设方面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论坛成为广大网民发布信息、交流观点和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阵地。网络论坛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必须认清网络论坛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论坛环境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努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网络主体、资源客体和软环境三部分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网络社会的开放、自由、平等、匿名和信息海量等特性,创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的问题,需要对网络社会进行合理治理。当前我国网络社会治理中存在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网络法律和道德等十大主要问题,为此应采取"建设、应用和安全"三位一体的网络社会顶层规划等八项措施以加强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创建文明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彭赘珊 《前沿》2013,(21):162-16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媒体对我国社会公众群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现阶段,网络舆情传播引起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中,社会公众群体对目前焦点、热点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及意见,容易受到有心人的恶意引导与推动。在此,我们需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既要看到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一面,也需要看到网络舆情中理性的一面。因此,在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负面网络舆情,则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寻找切实有效的反腐工具一直是我国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努力方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反腐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反腐信息化大有作为:电子政务.以技术防控腐败,开启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网络举报,开辟了公众反腐败的新方式;网络廉政文化,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必定有个大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这一高科技成果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确实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治安问题,亡将成为我国公安机关在新世纪的一条不可忽视的第二战线。本文在论述网络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治安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尽快论证和组建“网络治安警察”新警种。为适应这种需要,对公安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到1998年底,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2亿人。在我国,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叹,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谈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技术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犯罪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态势。文章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别是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计算机网络犯罪类型中几类高发案件进行了技术防范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