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五年来我国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不仅处于明显的经济弱势、政治弱势和文化弱势,而且处于明显的心理弱势。近五年来,学术界围绕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及特征、造成心理困境的原因、消极影响及危害、疏导解决的对策等展开了研究。深入研究和解决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对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却出现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致使一些居于社会弱势或心理较为脆弱的社会成员心理上难以承受,产生不良的社会政治态度,导致社会不和谐,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由于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民众不良舆情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疏导,及时有效化解各种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只有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保护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称为社会工作行政。从社会工作行政的构成要件视角反观我国的弱势儿童保护政策,发现我国弱势儿童保护政策执行中存在提供服务性社会福利资源较少、欠缺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社工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弱势儿童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完善我国弱势儿童社会保护政策时,应该从提供合适的社会福利资源、发展非营利组织、继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方面人手,积极构建弱势儿童社会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4.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群体边缘化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弱势心理蔓延是现在社会情绪的一种表达,是公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为了解释什么是公平正义,我们首先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流动或弱势化。  相似文献   

5.
浅谈农村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乡都有一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无论在生活方式与职业的选择上,还是在享有社会权利与资源的运用上,都远远落后于其它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和心理相当复杂,带有明显的消极和负面色彩。  相似文献   

7.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灾害风险无处不在,而只有和人的脆弱性结合,才构成灾难。防灾减灾工作,不能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硬件”建设,更须重视对人性的关怀。重大灾害发生后,基层组织瘫痪、群众生计无着、心理创伤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多种社会问题凸显。而社会工作一直扮演着提供社会服务、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角色,帮助弱势人群适应环境和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为框架,通过对43篇学术论文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弱势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遭遇到城市社会难以改变的偏见和歧视;二是受到经济排斥,就业状态堪忧;三是面临社会排斥,合法权益受 侵害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受到文化排斥,处于城市社会的文化边缘,经历着较大的文化冲突。而这一群体中的女性和儿童所面临的危机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相比则更为突出,因而可称为“双重弱势群体”。面对弱势和无助,青年农民工改变弱势地位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内部依赖,即由弱势性所带来的团体意识与组织体系,第二种则是较为极端的方式即犯罪。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自由度的扩大,民众的未来预期却越来越模糊,不确定感越来越强烈。这可以从普遍性弱势心理与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中窥得一斑。当前中国的预期危机,既有社会根源,也有政治根源。预期危机的有效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首先,建立刚性政策与程序政治;其次,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与组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法律权威和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炫富心理作祟与仇富心理滋生,怀旧心理泛化与弱势心态萌生,焦虑情绪的纠缠与倦怠心态的困扰,对“体制内”的盲目迷恋与对政府公信力的非理性质疑.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制度体制转型造成的利益冲击、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价值冲突、主体意识不够成熟导致的认知困境以及网络媒体广泛应用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关联.为此,调适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利用社会支持理论,从受虐妇女的心理需求、专业救助和辅导需求、亲友支持以及社会环境支持等需求出发,寻求构建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保护弱势女性权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在诸如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风险之一,是少数弱势群体因社会保障缺失而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朱秋莲 《求索》2012,(11):248-249
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之所以处于弱势社会地位是与他们的弱势社会资本密切相关的。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民工制度内正式组织建设,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为农民工社会资本提升提供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5.
谭玉和 《当代广西》2007,(20):44-44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社会矛盾增多,特别是项目建设引发的征地拆迁问题、土地矿产等资源配置中引发的权属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与“三大纠纷”相互交织引发的农村群体性矛盾以及弱势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动人口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这种弱势主要表现在该群体适应异地社会生活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流动人口具有弱势性,也具有某些强势,这种强势之一则表现在易衍化为犯罪危险群体方面。所以,认识流动人口适应异地社会生活的弱势与易犯罪强势的矛盾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规律,调整这种矛盾结构的不良指向,应作为当前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与群众心理具有同质性,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对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是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由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革,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社会心理新内容、新特点、新趋势。当前应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未经证实的却又似是而非的各种谣言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起社会的恐慌,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一大话题。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看,网络谣言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所致。探讨网络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我们及时把脉社会情绪,加强社会心理建设,提高网民素质,形成良好文明的网络环境,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网络谣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弱势处境问题,是当前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农民弱势处境的形成,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农民弱势处境的改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本文拟从理论和现实、宏观和微观、学术性和可行性等多角度,研究农民弱势处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冯小瑜 《传承》2009,(6):116-117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不仅经济出现困难,在就业心理、就业能力上都相对处于弱势。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结合社会就业背景基础,从笔者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其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