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六六曾在其博客《医生赵曜》一文中写道:“我去华山医院的这个世界上都堪称最大的神经外科,惊奇地发现,里面的医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帅,帅得惊人,要是拍一部电视剧,随便拉两个出来,都盖过陆毅、黄晓明;二是年轻,年轻到你每日垂泪感慨属于自己的大势已去;三是自信,虽然就同一病例,各人见解不同,但都能把病患‘忽悠’得把一副皮囊丢给他们,爱开哪里开哪里,他们担得起人家的身家性命。赵曜显然得了他们科的真传,帅、年轻、自信,全部占齐。”  相似文献   

2.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08,(11):31-33
头顶志愿者红帽,身穿印有“中国一家,心手相连”字样的白T恤,在募捐现场、在救援一线、在灾民安置点、在伤员安置医院……抗震救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蓝色卫士     
在京城,随处可见头顶国徽、身着蓝制服、腰系武装带、手携橡胶棍的威武雄健的共和国蓝色卫士。他们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为了一个“和平、稳定、安全、幸福”的坚定信念走到一起,形成一道蓝色长城,用青春和炽热的心拥抱明天,拥抱未来。共和国的蓝色卫士们,在邪恶面前,用正义的身躯压倒了一切;在困难面前,他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时,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甚至生命献身。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蓝色卫士们留下的真诚,也铭刻下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荣誉。每逢佳节来临,在都市里万家灯火,喜庆团圆。可你准会看到蓝色卫士…  相似文献   

4.
我是仰望着“老民政”一的身影使大的,听着救灾济困的故事走近了民政,成了民政人,烙上“民政印”。有人将党和政府比作太阳,那么我们民政人就是手托太阳、播撒阳光的人。在保康,哪里最贫困,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哪里群众生活最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问候;哪里有灾情,民政人就在哪里出现…··民政人用心血、用汗水将无尽的春晖撒向3225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架起了党和群众心心相通、血肉相连的桥梁。鞠躬尽瘁为人民,危难之处显身手,何惧马革裹尸还,更是民政人的壮烈情怀。保康十年九灾,灾害频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走到哪里,中餐馆就开到哪里”。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中餐馆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海外华人依然在从事餐饮及相关行业,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餐馆的兴衰.折射着海外华人族群的生存状态。而当葡萄牙的“东方行动”、美国的食品风波不约而同把矛头对准中餐馆后,他们目前的处境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的细胞工程,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细节     
抵达台北的那天,我在盥洗间洗完手,正想取纸擦拭时,发现他们的纸箱上有一个按钮,需用力按一下,纸才会跳出来;后来在途中一公厕如厕,这儿的纸箱内只留一张手纸,撕下后另一张才会慢慢弹出,两家厕所的纸箱设计异曲同工,既避免了浪费,又保持了清洁。其实,在全台湾,随处可见被他们称之为“化妆室”的厕所。每个“化妆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有的还专设婴儿护理台,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08,(10):15-17
“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这是灾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发自肺腑的感激。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四川地震灾区时,对在那里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说:“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这是对部队官兵的高度评价,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抗震救灾现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战士。我军官兵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冒着频繁余震的危险,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把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  相似文献   

9.
“课后补”是大多数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补课方法,即讲完课后,对学生没有学懂、弄通的地方,再来一次“回勺”课进行补习。由于它是属于“亡羊补牢”之举,有它的弊端。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后进生来说难于有效地利用,甚至于空耗,此其一;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不利于他们打翻身仗,此其二;补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失去了新鲜感,因而学习兴趣不浓,效果并不理想。如此这般补下去,不仅教师背上的担子永远不会减轻,后进生的负担与地位也难有改变之日。那么,补课的最佳时机在哪里?我以为可以尝试“课前补”。也就是每讲新课之前先给…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20,(5):50-53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没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正处在关键阶段,公安队伍是疫情防控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疫情就上命令,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他们当中,有警医伉俪,有父子同心,有壮志不已。是使命,更是担当——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3,(21):12-16
面对罕见高温干旱和特大洪涝灾害,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哪里灾情最严重、抗旱最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以天蓝、地绿、水净为目标,党员干部甩开膀子拼命干,全力推进“三改一拆”、浙商回归、交通治堵、治水等中心工作,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相似文献   

12.
谢小卫 《湖湘论坛》2002,15(1):41-41,65
“以德治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那么,“以德治国”应该从何入手?其着力点在哪里?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一、要“治法”,也要“治人”“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德治国”究竟从哪里着手,还是颇有争议,尚无定论。战国时期的荀子强调“治人”,他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更是要通过人来执行,因此,治国的根本应该是“治人”。如果有好的当政者、执法者,即使法律不很完善,也可以弥补其不足;没有好的当政…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思路年年有,建设债务代代传”、“一届一个新思路,一届一堆新债务”。这是农村干部、群众对一些地方负债不断的描述。目前农村乡镇负债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乡镇已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然而,龙海市榜山镇近几年不但不负债,还偿还了历史旧债。他们“神”在哪里?有哪些“回天之力”?本篇通讯报道。可供大家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4.
赴云南“毒源”寻踪8000里,追捕香具武装劫钞1500万元的悍匪,破获“9611”我国解放以来最大毒品案,他手持相机跟随警察冲锋陷阵;深圳“8·5”大爆炸,广州东浪涌高架路倒塌,清远’94百年不遇大水灾,哪里有人民警察抢险救灾,哪里就有他手中的相机在闪光;死掉几次与他擦肩而过。如果他是一名持枪追捕歹徒的刑警,那是不足为奇的。然而他是一名记者,一名穿警服不持警械只拿相机的摄影记者。如果是在铁血交飞的战争环境,那也是不足为奇的,谁叫你是个战地记者呢?枪弹没眼,全世界去年就有315名记者因采访而殉职。然而这是在和平年代…  相似文献   

15.
小村官,大作为。在中国农村,有这样一群人:百姓生产遇难题,找他们;百姓生活有困难,也找他们…他们就是村社里的支书、主任、组长,俗称“村官”。  相似文献   

16.
越南碑刻和史籍中保存有弥足珍贵的中国“侨僧”史料,如福建籍的有拙公和尚、明海法宝禅师、法化禅师等;广东籍的有元韶禅师、明弘子融禅师等;其它有明行禅师(江西籍)、慈林禅师(祖籍未详)等。“侨僧”在越南往往以个体身份杂居于移入国社会之中,其生活的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华侨社会;他们在国外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百年之后往往能够名垂青“石”,让当地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德。目前,华侨华人学界对“侨僧”问题鲜有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对“侨僧”的研究,以此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凶手的罪证     
“董事长,王明出事了。五分钟前,我和他通电话时,突然听到了他痛苦的‘呜呜’声和摔倒的声音,好像被人卡着脖子似的。”李珂在深夜给公司董事长陆季明打电话说。   “王明在哪里给你打的电话?”   “在他的家里,好像正在喝酒,我们聊天时还能清楚地听见玻璃杯中的冰块声。”   “好吧,你赶快报警,我马上就赶到现场。对了,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我家里。”   “你在家里先别动,有什么事儿我再与你联系。”   王明和李珂是丽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技术人员。最近他们俩刚研制出一项新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年…  相似文献   

18.
魏斌  冯叶 《民主与法制》2014,(31):43-45
与全国不断涌现出的“职业取款人”相比,33岁的福建安溪人李尚伟,只是他们那个歪门邪道行业大军中根本不起眼的“小不点”,但他和他这个被“业界”称之为“幽灵团队”的6人,却是“职业取款人”队伍中的典型人物,他们“忠于职守”,他们有“团队精神”:“永远只对上家老板负责,不贪念提成以外的财物;宅在城市的院落中,没活的时候决不外出闲逛;永远不去打听上面老板的事。保守属于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一、应运而生,在崇山峻岭间流动 这是一群四海为家的铁路铺架人,路基延伸到哪里,他们就把钢轨铺设到哪里。而他们的宿营车,这安装在车轮上的“家”,就流动到哪里。这些当代的“吉卜赛人”,将宿营车称之为“大篷车”。中铁四局集团第八分公司渝怀铁路项目经理部党工委,在这四处流动的“大篷车”上建起了具有特色的业余党校。从此,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湖南、贵州的崇山峻岭和峡谷河流间,成为指引铺架人前进的火炬。  相似文献   

20.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常见的“农民大哥”;他常带笑容,为人厚道突击》中的“许三多”;就像一位田间地就像那位《士兵领导说,他是位在哪里都让人放心的大队长;同事说,他是位只问耕耘的“老黄牛”:在押者说,他是位把我们当“人”的好警察……他就是烟台市第一看守所四大队大队长于永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