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和平 《中国发展》2011,11(6):72-77
书法通常被当作艺术。然而,如果将中国书法仅仅理解为一种艺术,那就曲解和委屈了书法,误读了它对于中国民族的深刻意义。在其他文明中,书法也许只是艺术,但在中国,它却是文化本身。书法、书法史,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演绎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构造。书之"法"与人之"法"统一,赋予其"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国式自由意境;刚柔性格,进退智慧,演绎着"志在飞移"、"将奔未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大智慧,"书写"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极富弹性的安身立命的基地;真善美贯通,表达了"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的天作之合,沉默庄严地演奏着中国人高明悠远的灵魂协奏曲。  相似文献   

2.
方新蓉 《求索》2010,(10):148-150
宗杲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禅师,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禅僧与参禅士大夫禅学、儒学、诗学的互动体系。宗杲禅学与士大夫具有诗禅相通、儒佛互摄、妙悟等共同话语。宗杲与士大夫通过诗歌印证、作品交流达到了诗禅相通;士大夫从宗杲那里接受了儒佛应相互阐发义理、相互影响的思想;宗杲大力提倡"悟"道,把江西诗派已有的"悟"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代替北宋静观学说而成为诗禅理论主流。  相似文献   

3.
隋金波 《求索》2014,(5):70-74
作为陆象山的"高弟",杨慈湖的思想及其影响向来是与对陆象山学术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以往的评价中,杨慈湖往往被指责为"是禅"。实际上,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杨慈湖"是禅"的言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析理不精,未可视为确论;论定杨慈湖"是禅",非但对杨慈湖思想本身存在误会,在一般意义上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亦无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可·波罗游中国线●伊达中国’94文物古迹旅游年是有一条旅游线是“670年前马可·波罗游中国线”。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生在一个威尼斯商人家庭。大约在1271年11月随其父和叔叔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越过帕米尔到东方。1275年5月到达上都...  相似文献   

5.
胡适与佛教     
胡适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反对的是宗教迷信,对于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并不完全反对。他的容忍思想体现了科学主义信仰中的准宗教音调;他的新宗教观援自儒家"三不朽";"管取佛欢喜"体现了胡适对佛教奉献精神的吸收;胡适对佛教由神秘体悟到科学研究对佛教转型起到一定作用;他选择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佛教。  相似文献   

6.
政和有座存续千年的宝福寺,里边塑的弥勒叫"等个人"。说是弥勒有一次在雨中站着,在等一个人。"等个人"寓意深远,代表着佛的虔诚宽厚仁慈,与茶意相符,亘古今且通灵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学家和中国(美)丹尼尔·W·克诺夫兹著甘雪春,何萍译多少年来,许多西方人一直在试图了解和认识中国,这一活动始自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十六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初叶,耶稣会的传教士继续进行着这项工作。然而,训练有素的美国历史学家正式开始著书立说地研...  相似文献   

8.
王西冀 《传承》2011,(2):36-36
又到换届时,各级领导都忙在其中,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是一大重要任务,大胆破格使用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更是事业所需和干部成长规律的必要.全国上下对此普遍关注,广大群众寄予殷切期望. 近段时间来,一些干部的"破格"乃至"出格"使用引起了社会热议,引出了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广泛话题.这表明,如何破格,破什么格,值得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向,这是范例,更是热点.  相似文献   

9.
"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儒家在"立德""成圣"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成圣"的人格理想与"立功"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学者往往强调佛、道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补充意义,而忽略了孔颜之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观的转向问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二程、朱熹、王守仁、陈白沙等儒学大师正是站在孔颜之乐的立场上,以实理、公心为利器,批判了佛、道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初识马可,是在省川剧学校许明耻老师家,那时的马可与后来的舞台形象判若两人:他坐得很规矩,穿着短裤,两腿并着,手放在腿上,腿上金黄色的汗毛有层蒙蒙的光泽.他不善言词,性格内向,深陷的蓝眼珠常常呆滞不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媒体将他称为"中国知名智囊人士"、"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观察家";国内舆论也称他是"钻进白宫心脏的中国行者"。他就是王缉思:中美关系的使者;汉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今年3月,王缉思与美国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侃如联合完成《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的报告发表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议。  相似文献   

12.
常康 《前沿》2010,(3):17-21
李贽"自然人性论"使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呈现平民主义色彩,至今仍具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核心价值和内涵蕴藉表现为:重视提炼"有德之言",追求表现"凿凿有味"的朴实生活美;强调"尽意""无声"审美效益,主张"以自然之为美"的艺术生活美;倡导倾听"百姓之迩言",崇尚表现"率真""俗善"的拙朴生活美;讲究"格"、"调"、"情"、"性",欣赏悲壮激越生活之旨趣;呼吁恢复"童心"创作"至文",追求"化工"的生活审美之境界。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所创立的平民主义"生活美学",不但丰富了中国美学史宝库,而且至今仍昭示着它生活审美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桃文化探源     
孙其昌 《春秋》2015,(1):59-60
肥城是史圣左丘明的故里,商圣范蠡隐居经商之地,10万亩肥城桃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誉称"君子之邑""鲁中宝地""佛桃之乡"。深厚的底蕴和富饶的物产,催生了源远流长的桃文化。桃文化内容丰富,自古就是吉祥文化,隐含着美好、长寿、平安、忠义的四层内涵深意。研究桃文化,应坚持"三唯四主题"方针。"三唯"即唯书、唯俗、唯名...  相似文献   

14.
童中平  粟红英 《求索》2010,(4):122-124
湛甘泉与王阳明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而又互相吸收与借鉴,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对明代心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约瑟夫.海勒是20世纪美国后现代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家,在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以荒诞、绝望的叙述语气向我们讲述了"荒谬的现代神话"。神秘莫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难以逃脱与超越的命运之隐喻;而敢于向陈规和命运宣战的"反英雄"尤索林,则是一位企图超越平庸与荒诞的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英雄",这一人物形象熔铸着海勒对现代人类生存境遇和荒诞命运的深沉隐忧与思索。  相似文献   

16.
“物价指数”是怎样得到的?近年来,"物价指数"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和电视广播中、"物价指数"是怎样得到的呢?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零售物价指数是指社会商品零售和服务项目"格指数,它包括生活消费品、服务和农业生产资料三大项。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7.
金娟 《前沿》2010,(5):194-196
本论文以"宗教与文化"为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文化视角初步探讨宗教的文化属性,在总体考察我国五大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儒、佛、道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彰显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论断。  相似文献   

18.
吴宁宁  许建良 《求索》2011,(1):125-127
围绕着理想人格的探索是梁启超关于个人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综合看来,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新民"看作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思想,关于"新民"的人格论成为思考理想人格问题的出发点;其二,赋予理想人格以丰富的内涵,指出理想的人格是神格与兽格合一,使人之成为人;其三,理想人格所要完成的终极目的是个人人格和社会普遍人格的双重实现,达至个人人格尽性发展和社会人格共同向上的理想境界。综合而言,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是近代关于人格思想的开拓性研究,具有超越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继文 《前沿》2009,(9):3-5
"软力量"和"巧实力"推陈出新,成为当今流行话语,使美国主导着话语权的发展。"软力量"和"巧实力"的创新是美国从实际现状出发,采纳吸收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与国内的新保守主义、现实主义、自由国际主义以及"杰克逊式"美国民族主义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并在外交领域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20.
马克 《观察与思考》2009,(16):42-43
早在七百年前,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便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把杭州誉为“天堂之城”,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宏大壮丽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