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春光 《公安研究》2012,(7):5-12,33
公安机关创建安全文明监管场所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建设安全、文明公安监所工作目标,治标治本两手抓,防范和整治两手硬,眼睛向内巩固薄弱环节,协调各方增强合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保障刑事诉讼、行政执法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认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监管工作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唐兢 《人权》2012,(4):46-49
公安监所,是指公安机关管辖的,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违法人员和肇事肇祸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进行警戒看管、执行刑罚、治安处罚、教育、特定疾病治疗、心理及行为矫正的监管场所。我国公安监所主要类型包括看守所、拘役所、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3,(16):F0002-F0002
都说公安监管场所是一方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从事监所工作,真真切切就像是坐在火山口然而,就是在这方特殊的战场上,山东省高密市看守所以确保监所安全为核心,以等级化管理为重点,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狠抓监管队伍正规化和监所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监管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各项业务指标连年名列潍坊市局前茅。  相似文献   

4.
监所管理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伟 《公安研究》2004,(5):79-8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被监管人员人权保护状况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本文在考察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一系列人权保障文件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公安监管工作实际,从保障被监管人员人权的意义、监所人权保障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公安监所人权保障的举措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安监所保障人权的重要性,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公安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看守所刘光永同志撰文指出,预防看守所事故的措施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就是根据监管场所中危险因素存在的特点、状态,从设计、施工、设备结构、使用等方面采取的防止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或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的技术措施。1、监所设置要求。从监所选址、监区布置、监舍结构、防护  相似文献   

6.
公安监所民警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决定了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群体。心理压力的超负荷不仅危害着民警个体身心健康,而且阻碍监管工作效率提升、损害监管场所公众形象。基于心理压力来源的多方面性,公安监所民警心理疏导机制注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创新领导管理理念、构建人文关怀机制是基础;设立专门机构、建立民警心理维护机制是关键;加强沟通联系、构筑社会支持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过去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技术应用创新丰富监所医疗手段,完善监所医疗机制,实现被监管人员入所体检、所内及出所诊疗信息全程电子建档,引入被监管人员入所前社会医院医疗数据,准确掌握既往病史,积极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探索实现远程就医诊断,充分保障被监管人员生命健康权,减少因病死亡,有效维护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8.
服刑人员监所内再犯罪是犯罪恶习的延续,严重破坏了监所正常秩序,必须依法惩处。但目前,对服刑人员监所内再犯罪的处理面临着具体法律规范缺乏、狱内侦查措施缺少法律支撑、相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服刑人员中特殊群体再犯罪的处置缺少规范等诸多问题。为此,亟需完善监所内再犯罪案件处理的相关立法,明确狱内侦查措施的具体内容,依法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针对特殊群体再犯罪问题的特别规定,从而实现依法治监,确保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9.
舟山市将依法治渔列为依法治市的重点工作,制定依法办事、标本兼治,法制化管理,整体性整治的工作对策,创建“平安文明”渔场,建设海上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安监管场所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落实"互联网+"创新精神和"惠民生、解民忧"行动理念,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和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搭建被监管人员亲情汇款系统,使被监管人员家属和监所民警都实实在在体会到"移动互联+电子支付"给寄存款管理带来的规范、高效、优质、便捷,全面提升了监所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水平。该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实用性强、简单易用",真正做到了"科技微创新、群众真满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看守所监管工作适应法治文明发展的要求,在管理理念、制度措施、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尤其是2009年4月以来,看守所工作由以往单一管理走向综合治理,由封闭管理走向开放透明,由单纯确保安全走向安全文明并重,彰显了我国法治文明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守所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依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守所管理体制机制的职能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守所管理体制机制展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全国公安监管场所正在深入开展以打击牢头狱霸、尊重和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整顿专项活动,这是继2004年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在全国看守所、驻所检察室组织开展“双加强、双保障”创建活动之后,进一步规范看守所执法、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创建活动旨在“加强监管执法,加强法律监督,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全国涌现出一批执法规范、管理文明的示范看守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已日益渗透到看守所的日常管理,法治文明的阳光照入高…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权力是国家赋予警察为履行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依法实行的强制力量。警察权力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警察权力法定是现代国家逐步走向法治、民主、文明的标志。警察权力是国家的强制之权,是国家强制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管理权力中最严厉的权力。警察权力的核心是刑事侦查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警察权力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其他行政管理职能得以行使的保障。警察权力与人权并不冲突,警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警察权力的最终目的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警察权力与警察权威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官兵主体作用,这一基本原则具有坚实理论基石与崇高价值诉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充分发挥官兵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主体作用,必须强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完善对军人权益的法律保障,健全官兵参与部队管理的制度机制,把治权作为依法治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实践》2002,(5):42-44
有作家曾把看守所比作地狱,说那是收容坏人、充满罪恶、藏污纳垢的地方。而走进河东区看守所的大铁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严格执法,文明管理八项管理”和“监所安全1951天”的荣誉牌赫然在目;办公区内干警们的整容整齐,工作有条不紊;监所内干净整洁,在押人员情绪安然。  相似文献   

16.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始终不渝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而且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其中,道德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的活动。所谓以德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7.
公安监管场所对社会开放是公安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公安监管工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公安监管场所对社会开放将进一步促进公安监管执法观念、执法环境、执法方式的转变。要把公安监管场所对社会开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去落实,让公安监管场所对社会开放的过程成为公安机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成为规范执法、文明管理的过程,成为保障人权、维护权益的过程,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成为破解难题、改进工作的过程,成为树立形象、引导舆论的过程,成为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旨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位一体建设,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图景。加快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立法,做到依法管理,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以建设"全省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龙头,以实现"智慧监管"为目标,精心做好公安监管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和建设应用组织管理,在全省公安监管部门初步构建了以信息化为引领的现代公安监管警务机制,为打造安全文明监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自2004年起,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纷纷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管理创新行为是国家机关的一种职权行为,必须接受法治的引领。法治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行为具有必然性,不能以制定法的局限性和民意为由突破法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依法进行,创新的行为权限、管理体制机制、管理办法的创新应当合法并遵循正当程序。法治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使社会管理创新正当化、排除妨碍和干扰、巩固创新成果、建构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