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自由、秩序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和秩序都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对自由和秩序的追求源于人类的本性,人的个体性表现为对自由的向往,人的社会性则通过秩序予以表达。由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价值需求、价值期望的多层次性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法治的自由与秩序价值的冲突频繁。于是,积极、适时地化解法的自由与秩序价值之间的冲突,协调冲突各方的利益,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治理既要顺应网络社会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社会的民主氛围,实现自由和民主价值,又要以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网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实现安全与秩序价值。在法治视域下,分别对政府的网络管理行为和网络社会主体的网络行为进行相应规制,能有效实现网络治理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安全、秩序价值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依托各类互联网应用所构建起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的网络舆情影响力越发增强,易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热点信息传播属性,通过构建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来衡量和评价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府部门实现高效监测、控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以网络为载体的舆情表达呈现激增态势。然而,在具体工作中,目前主要推行政府主导的网络舆情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一种被动反应的模式,在工作理念、策略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导致网络舆情工作成效不明显。例如,漠视网民的舆情表达自由而片面强调舆情管控,  相似文献   

5.
秩序是自由的基础,一个合理的、有秩序的互联网环境才能为自媒体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网络平台,每个主体都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社会公德,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要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集聚社会正能量,引导网络舆情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是对临战指挥者在新时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个新考验。本文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网络舆情临战引导案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发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及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网络舆情临战处置的基本原则,以期对警察临战指辉者的正确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1,(12):I0003-I0003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和态度.从而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期”专题报告·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下)”继续刊载”华中科技大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这一时代课题,聚焦当前比较突出的网络舆情问题,以典型案例为样本,研究分析舆情生发演变的规律特点,深入剖析舆情背后的治理之痛,并从高举法治大旗、依法应对处置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代华琼 《前沿》2012,(16):40-41
哈耶克认为政治秩序思想的来源有两个传统:一是建构理性主义;另一是进化理性主义.建立在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秩序是社会主义,走向了乌托邦;建立在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秩序是自发的秩序,走向了法治.哈耶克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是法治.法治预设前提是保护私域;法治的依据真正的法律,其实现途径:宪政;法治的价值诉求:法律下的自由.由此,哈耶克建立了自己的理想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网络、信任和规范的形式。增进了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事实表明,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对法治秩序提供有效的伦理价值支撑,为公共行政领域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也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和效率。然而,当下我国的社会资本出现了异型发展走向。进而形成了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社会信用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进行现代性重建.以充分发挥其对公共行政伦理秩序的建构和支撑作用.推进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和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是基于信息节点而形成的新型社会形态。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延伸,网络社会矛盾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折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这种关系,使得网络治理要借鉴现实社会治理的具体思维。当下,网络治理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价值导向,加快网络法治进程,重视舆情疏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相似文献   

13.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童立 《电子政务》2011,(12):23-28
简要分析了互联网快速发展与网络舆情的关系,以及网络舆情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制约因素;指出网络民主决策能保证科学、公正、客观及可行的公共政策的出台,使得公共政策更加符合民意;认为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根据互联网的特点采取措施以正确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5.
王利娜  乔淼 《前沿》2013,(14):34-35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信息也在呈几何级数的增加,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产生的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制定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合理积极地利用网络舆情引导人们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自由秩序 --解读哈耶克的普通法法治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耶克认为,法治是一种自由秩序,法治之法即自由的法律是真正的法律,这是一项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则,是元法律规则.法治之法的原则要素为法的一般性与抽象性,法的公知性和确定性及法的平等性.他认为,导致拥有如此属性规则的所有原因和因素不可能为人所知,但我们能够作到的应当是努力去发现和理解其实际的一般性功用和一般性目的.法治所处理的是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二者的进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受制于不断开放和演进的市场秩序,而不断扩展的市场交换和不断演进的传统秩序又推动了法治化进程.进而言之,"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是一自由秩序,这一本质上自由的社会秩序在其进化过程中型构了法治,同时,法治在其型构过程中为其相伴的自发的自由社会秩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和秩序保障.他认为,人和组织与规则体系在社会互动中相互影响制约,普通法法治秩序就是这样成就的.其法治观为自由主义的、进化论的普通法法治观,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渠道,网络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对网络真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还是以法律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历来是立法和执法的价值选择上的两难问题.秩序和自由所能达到的统一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统一.正是自由与秩序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才使得法律不断发展、演变,也才使得社会不断进步,并使社会从相对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新的和谐.因此,中国法治建设的宗旨是生成自由与秩序动态平衡的法治,在这样的法治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享受到生活的安宁,又能在自由的环境中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薛琴 《警察技术》2009,(6):16-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日趋复杂,甚至有时成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加强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文章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网络舆情发展规律,提出了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案件所关涉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加上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使刑事案件愈来愈易引发网络舆情。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影响到具体案件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我国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的完善。司法机关只有充分了解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根据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特征,司法机关应在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三步走"的方法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并对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做"两个层面"上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