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国情不适合采用"零容忍"的警务政策,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公安机关"适度容忍","适度容忍"应当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因此,公安机关的"适度容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平和理性、灵活用法.  相似文献   

2.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是由其学院性质、培养目标、院情等因素决定的.警务化管理是手段,培养优良校风和保证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是目的.警务化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浅议和谐视野下的“零容忍”警务及社会治安控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零容忍"警务理论,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犯罪行为及其治安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要遵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原则、严格执法原则、警务跟踪和评估原则、提升警务执行力的原则,正确处理执法主体与社会治安防范力量的关系、打击与防范的关系、警察责任与警察权力的关系和主动型警务模式与建立定期评估研判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层公安机关“效能警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存在警力、财力、物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效能警务"的理念.推行"效能警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刑侦专业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打击专业化水平;必须立足实际,以社区警务为依托,坚持走治安防范社会化道路;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和成本效率意识,努力提升警务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必须树立"人本理念",以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为突破口,推进队伍管理的长效化.  相似文献   

5.
<正>"零容忍"是宏观的警务策略,也是具体的警务动作。坚持"零容忍"导向,体现在打击整治上就是要对治安问题打早、打小、打苗头。坚持"零容忍",可以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获得民众信任,同时也可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基础。笔者结合20余年的基层公安工作经验,认为公安警务"零容忍"能够切实推进警务战略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公安机关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张的重点在"宽",公安机关应从执法理念更新、实体运用、程序解读等三个途径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更新方面,应尽快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地位,制定具体适用细则,提高民警政策法律水平,构建公、检、法、司统一的执法标准;程序运用方面:建立如实立案的长效机制,构建、推广刑事和解工作机制,规范刑事强制措施的适度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功能;实体化运用方面:对无被害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宽大处理",建立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机制,规范劳动教养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李燕 《今日浙江》2021,(16):60-61
打造"重要窗口",人才很关键.如何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是浙江正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浙江通过布局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人才飞地"等创新举措,让人才"不必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构建起人才共享共用、协同创新的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6):195+193-F0002,F0003
<正>2012年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根据警务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发扬"抢前争先、真抓实干"精神,围绕"强基层、转作风、改机制、提效能、抓落实"的要求,科学研判改革形势,主动、扎实、稳妥、深入探索符合青山公安实际的警务机制改革道路,最大限度推进警务前移,提升工作效能,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警务绩效管理改革是英国警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1年起,英国内政部在英国各级地方警务绩效管理中推行了警务绩效评估框架(PPAF)和"绩效雷达"方法,为促进英国的警务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警务绩效评估框架与"绩效雷达"方法涉及6个领域、16项指标,其特点表现在价值观和技术选择上的公民导向,相对绩效指标的公平性追求,指标选择的广泛性、创新性以及警务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严打"中死刑的合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打"过程中,如何在现有的立法范围内正确处理死刑适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严打"所要求的"从重从快"的政策与刑法基本原则以及其他刑事政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死刑的适用.因为犯罪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社会自身因素有着一定的责任.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中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其他刑事政策是我们合理控制死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作为行业类院校,其学科建设应当坚持应用型定位.但当前公安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应用型方向,警务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警务科研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契合警务实战.警务调研搭建了警务理论与警务实战之间的桥梁,有助于警务人才的培养符合警务实战的需要,有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有助于警务科研切实地服务于警务实战.为充分发挥警务调研在公安学科建设中的效用,应当争取公安机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辉忠 《公安研究》2010,(8):5-8,48
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必须做到"零容忍",对老百姓急需急盼的事情必须做到"零懈怠",这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前提。"零容忍"、"零懈怠"导向既是一项宏观警务策略,又是具体的警务安排,应该贯彻落实到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公安机关坚持"零容忍"、"零懈怠"导向,履行的是责任,表明的是姿态,改变的是环境,兑现的是承诺,传递的是感情,赢得的是民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警务改革,要以"增量改革"为指引,由"控制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由"单一型管理"向"多元合作型管理"转变,由直接微观管理向直接间接相结合管理转变,由强调工作执行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要实现"警务善治",必须让警务工作更加契合"善治"的八大要素,即"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效率、稳定、廉洁"。  相似文献   

14.
乐华 《公安学刊》2005,(3):76-79
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公安机关也要求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把"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履行好三大历史使命,就必须认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大力实施效能警务建设,改革公安工作警务运作机制,全面提高工作效能,推进公安事业向前发展,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的原则,既可以减少社会危害,又可以降低打击成本,以最小警务成本获取最大警务效益.应建立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定性准确、打击到位的司法保障机制;建立机构专门化、办案专业化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全面、触角敏锐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评估倒查机制.还应制定专门法律,加大惩处力度;反黑反腐并行,严打保护网络;严密社会监控,铲除生存土壤;规范行业管理,实行阳光作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提升参与群体对政府部门乃至公安机关的"认同"程度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公安机关应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高度,将"认同"引入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认真分析缺失"认同"的不利所在,拓展网络"认同"控制途径,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  相似文献   

17.
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有利于建立以情报引领,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的情报预警体系;有利于做优指挥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警务活动的枢纽引擎作用;有利于触发联动,不断提高勤务运行的科学性、动态化、实战化水平;有利于推进预战整合,实现对社会面和网络全时空全方位的掌控。现代新型"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构建,要高点站位、突破瓶颈,着力构建"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新机制;要数据赋能,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坚持"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理念,依托分析研判和预警预防机制,实现情报"导稳、导侦、导防、导舆"效能;实行多警联动、多元合成作战的机制,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研判、善指挥、能作战、懂宣传的合成化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袁楼事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民与地方政府和乡村精英博弈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三农"问题个案.它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博弈各方在维护自己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要适度"妥协",即博弈有"度";片面追求一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及他方,往往会事与愿违,最终导致各方都不原意看到的"负和博弈".执政党(政府)必须从公共理性出发,制定并维护合理的"游戏规则",协调博弈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警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新农村警务战略必须始终树立长期经营的理念,必须始终最大限度地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必须始终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必须始终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警示教育的有效性,党员干部必须防范与克服"走过场心态""看客心态""适度容忍心态""权斗心态""侥幸心态""外在反思心态"等异样心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法治意识、角色意识、自律意识与底线意识,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外在反思"与"内在反思"等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