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创新过程及其面临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社会创新过程面临的陷阱和局限所在。结合社区发展规划的案例以及社会需求和问题表现特征的分析发现,在需求和问题分析过程中,问题标准的不恰当性、问题主体参与不足、忽视需求和问题原因表现出的二重性、参与主体的缺失等会导致社会需求识别出现偏差,同时这些偏差将进一步影响社会创新的低效,以及易使社会创新方案局限在项目的操作层次。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创新教育中几个导向性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已取得了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带有导向性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文创新教育之间、培养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新人格之间、培养拔尖人才与面向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明显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层面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审思,就是注重在发现问题中形成问题意识,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入口;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力度和深度;在目标向度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以深厚的民生关怀注重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性和务实性,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分类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思想政治课问题意识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按问题所反映的能力层…  相似文献   

5.
王海峰 《人民论坛》2010,(9):280-281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是人力资本被扭曲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采取三个层次的治理对策,即企业所有权制度创新、经营者人力资本地位创新和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刘相飞  丰晓芳 《前沿》2007,(1):89-9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包含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因此,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当前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主体的角度去发现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摸索答案,做到科学地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7.
黄婷 《桂海论丛》2010,26(1):70-73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政府治理中彰显出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又因为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在政府治理创新中也产生出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从参与主体、技术机制、法制建设三个视角去寻求政府治理创新中公民网络参与提升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了创新问题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利 《前沿》2005,(4):98-100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创新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创新的含义和特征,考察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是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刻理解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党报办报活动中提出了"捍卫党的原则"与"决不是简单传声筒"的思想。列宁在关于党的出版物的思考中提出写作事业既是"齿轮和螺丝钉"也可以"自由的写作"。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与创新精神中国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相继提出并不断阐释了"政治家办报""反对党八股""提倡新文风"、政治立场坚定和全面创新有机统一等思想。这些实践和思想将党性原则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传统,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下,政府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在此转变过程中对人权的保障,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影响人权的充分尊重和发挥所依赖的最后堡垒。因此政府在管理创新中善于保障人权、发展人权和利用人权。使人的权利在管理创新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加速政府管理创新的快速实现,是现代法治社会和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辽宁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辽宁省实力雄厚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一直困扰其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基础制造、智能制造和重点装备等领域。该文提出从创新经费渠道、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体系等领域进行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许多老字号发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令人堪忧.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次的问题还是企业文化问题.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华老字号实现永续经营、基业常青的根本问题.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创新不仅要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创新,也应从体制、机制、载体等方面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3.
娜日斯  王志宏 《前沿》2006,2(2):73-76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把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确立唯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不断变革和开放的环境中,党的执政环境、工作重心、领导对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需要根据新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我们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创新的实质内涵的基础上,对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讨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各类科技创新主体贡献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也为北京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然而,对于科技型企业,特别是轻资产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压力大是普遍的问题。在军民融合领域,更是由于承担任务的保密性,问题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首先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还指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为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知识积累、问题创设和实践运用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得以大力推进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研究平台建设、研究队伍和研究主题的多元化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方法论意识不足;学术独立性不强;理论创新乏力。而研究的进步体现在尽管有关创新的形式、理论名称及来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赞同"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还是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开始了理论创新的尝试。其实,赞同和否定中国学派提法的学者,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存在与理论创新的形式、思想来源层面,而不在于创新本身。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亟需解答的问题是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身份问题及对国际体系的认同问题。另外,理论有不同的层次,回答这一问题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代表的仅仅是某一层次的理论发展,并不能代表在其它层次上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释放出国家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的明确信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在创新道路上,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要求 ,更是一个具有内在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在创新的理论体系中 ,包含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如为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而创造新的程序、法律或者组织的社会创新、价值创新、教育创新等。创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只有完整、准确的把握创新的理论体系 ,而不是断章取义 ,才能把握这一体系的精髓和精神实质。为此 ,我们需要在认识理解创新的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基础上 ,分别界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创新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创新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13,(5):8-9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区域内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要协同发展与创新,形成科技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合力,通过创新促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一、中原经济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政府引领社会协同创新的政策及机制不够完善。在科研创新政策引领上,政府每年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