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性生活需求建立起来的多层次服务供给体系,是我国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层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章中提出了健全社区服务机制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可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四五"期间满足民生需求、落实国家政策、推进基层治理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社区建设历经五个发展阶段,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巨大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主导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不适应性,社区作为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础平台,承担的社会治理事务越来越繁重,社区工作水平与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之间的矛盾、社区服务功能与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社会服务应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在理论方面,应转变社区服务治理理念,树立新型社区服务治理观;在方法方面,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制度方面,应结合社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与老年群体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制度;在监管方面,应构建社区服务公共综合监管体系,确保各项制度、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相似文献   

4.
马立 《湖湘论坛》2008,21(6):122-124
扩展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是社区发展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完善社区治理的主要手段。社区服务项目的拓展,需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服务主体的专业化,这些都有赖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有必要梳理行政体系和民间组织之间围绕社区服务所存在的合作与冲突,寻找民间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发展民间组织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并探寻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适当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视角出发,结合城市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心相关理论,以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区服务中心为实例,提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服务中心角色发展的基本构想。从深化社区治理架构、民主参与、服务完善等角度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枫桥经验”既是我国政法综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金名片。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了丰富的法治元素,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基层矛盾纠纷更加复杂多样,诉讼需求增长与司法资源紧缺之间存在着现实矛盾,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呈现出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实践需求,亟待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国传统社会中调解文化的传承、域外纠纷化解替代方案的借鉴以及国家的顶层设计为构建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了资源优势。这要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重视司法引领与立法推动,创新多元化解机制,引导群众遇事找法等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从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及优势来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根本职能表现为服务社区建设发展。立足这一根本职能,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具体功能表现为维护社区利益、推进社区自治、连接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实现社区融合。只有对自身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社会工作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才能与其他治理力量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应有专业作用,助力社区实现善治,并赢得良好专业地位与声誉。  相似文献   

8.
李森 《中国民政》2014,(9):36-37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是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社区管理服务的历史与现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基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在我国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提出了在城市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的要求。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位人"渐向"社会人""社区人"过渡,我国开始了社区建设的探索。进入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坚持"以居民为中心、为居民谋幸福"的服务宗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从群众的需求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不断创新自治形式,用心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用情扫除群众的烦心事、用力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有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作为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切入点和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具有特殊地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种种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基层,逐渐形成了治理结构困境、运行机制困境和治理手段困境。对此,只有通过治理结构转型恢复基层社会的内生秩序、扩大民众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自主空间,基于民意民情和民间规范实行弹性治理,基于法治处理治理矛盾和纠纷,才是实现基层高效治理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化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稳步推进,有序发展,不能运动式推进。面向现实,总结经验和教训,改善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方式、治理环境、治理条件,实现村改居社区的有效治理,才能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一、历史视角下的城市化和特殊形态社区谈论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通透纵深的大历史观,需要把基层社会治理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考量和评价。从历史发展角度考量基层社会治理,无法回避城市化这一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基层社会中多元主体兴起、利益分化加剧、居民需求异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原有的基层治理体系和当下的治理需要难以适应。为此,湖南省长沙市通过政府购买在街道(乡镇)设立社工服务站,积极推进以社会工作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的实践,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专业融合性治理的"长沙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自民政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以来,城市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共同体的身份日益得到认可。如何通过社区服务的发展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从三个方面阐释。第一,服务对象的延伸与城市基层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随着"单位制"的改革,大量的单位人转移到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个人、街道和社区在养老、医疗、住房  相似文献   

14.
正福田区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标准化建设,提升了政务服务便民水平,增强了社区服务精准程度,提高了政府管理行政效能,培育了社会力量参与意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中央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的最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福田的基层社会治理始终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以改革破解难题、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是当前提高机关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的主要途径,是解决服务需求与保障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就是围绕满足机关干部职工不断增长的工作生活需求,从服务保障的内容、方式、手段、制度等方面,与时俱进地解决这种需求与现实服务保障水平之间的矛盾所形成的工作机制。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必须转变观念,了解需求,把握需求,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满足需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和社区服务水平,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被有的学者概括为一种治理机制,内在的包含了"合作、互动、公开"等民主治理核心要素。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底层微观设计,与协商民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因此,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商民主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基层治理实践。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乡政村治共谋化价值困境、精英治村丛林化功能困境以及普通民众原子化交往困境,我们需要从协商民主的现实语境出发进一步探讨乡村基层治理的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协商民主保障乡村基层治理的公开性;以协商民主提高乡村基层治理的互动性;以协商民主增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8.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乡村社会"强发展弱治理"的现状,恩施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的,探索形成了由优选"村医村教进村级两委"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农民办事不出村"的网络技术建设、推进建立"法律顾问"体系的制度建设所构成的"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既有效缓解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危机,构建乡村信息化平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对农民的服务方式,还为解决基层矛盾提供了最有力的"法治"工具。这一创新模式既立足于当前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也符合把中国建成"法治社会"的长远努力目标,对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前沿和重心,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聚焦基层治理。当前,在一些地区,基层政府面临着"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为促进问题解决,应深刻认识产生"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的制度根源,并从减负赋能和提质增效两方面对基层治理进行完善,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