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李某因涉嫌诈骗罪,1998年2月23日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羁押在某市看守所。在羁押期间,李某多次殴打同监在押犯罪嫌疑人。3月3日,李某用拳头击打新入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刘某胸部三拳。3月4日,李某又打了新入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郑某两个耳光,用拳头击打...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如何对待吸毒成瘾的犯罪嫌疑人编辑同志:对吸毒成瘾的犯罪嫌疑人,看守所从安全角度考虑不予羁押。若送强制戒毒所,必须先办理劳教手续,但构咸刑事处理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先行劳教。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安徽李付李付同志:根据《看守所条例》第2条和第10条的规定,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送往看守所羁押,但患有精神病或急性传染病的;患有其它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等三种人,不予收押。“吸毒成瘾”不是…  相似文献   

3.
中日刑事羁押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押是限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保证侦查和审判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羁押也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保障人身自由权是保障一切人权的基础,应当借鉴日本羁押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羁押法律制度:设立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辩护权,缩短羁押的期限,建立我国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审前羁押的期间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办案机关利用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变相延长审前羁押期限的现象,极大地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比较国外审前羁押期间的有关制度,我国立法规定和实践操作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应从立法和监督救济两个方面完善审前羁押期间制度,以改善审前超期羁押的状况,贯彻及时审判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稚 《人大建设》2002,(12):6-7
司法实践中,往往有些受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没有到达刑事诉讼程序的终端被判决有罪直至被执行刑罚。其中,无罪而遭羁押者人身权利所受到的侵害是不言而喻的,其获得国家赔偿的正当性是毫无疑问的。本文仅就无罪羁押及相应的国家赔偿作一粗浅探讨。不当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6.
看守所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临时羁押的场所,是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必经程序,看守工作是公安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先后对河南省近十个看守所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看守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民警素质不高、管理松懈、法纪观念淡薄、执勤设施条件差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彻底的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到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笔者结合调查的情况浅谈一下不成熟的看法。一、当前看守工作存在的问题1. 看守民警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看守任务的圆满完成。看守所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临时羁押的场所,持续时间长,任务坚巨,因而…  相似文献   

7.
关于未决羁押期限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做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在我国,“未决羁押”通常也称“审前羁押”。本文中所讲的羁押不包括由于拘传或留置措施导致对人身自由短暂限制的状态,而是专指具有特定内容、专门程序、能够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较长时间内失去人身自由的一种状态。它最大的特点是:拘留、逮捕后仍将保持继续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持续状态。这种可能持续至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的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就  相似文献   

8.
美国适用律师在场权的案件范围是除情况紧急影响公共安全以外的几乎所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讯问时有权随时沉默,随时要求律师在场。警察有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拥有沉默权、律师在场权,获得法律援助权,以及在侦查人员面前陈述的法律意义、后果。警察有义务为贫困者提供法律援助。在羁押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在无律师在场又获取口供的情况下,警察有责任举证证明犯罪嫌疑人是自愿放弃其律师在场权的。如果警察无法证明这一点,其讯问所得的口供为非法证据,不得在诉讼中作为指证当事人有罪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未决羁押的审查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有效判决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我国现行羁押审查程序设置不科学,羁押被滥用、超期、久押。虽然不同国家或地区未决羁押审查制度及相关专有名词名称不局相同,但在未决羁押审查程序上大都采用法官为签发羁押的主体,审查方式交为言辞形式,有权申诉,逮捕并不必然等同于羁押。我国在审查主体上,刑拘为公安机关逮捕为检察机关,审查方式为书面审查,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重构我国羁押审查程序,将拘留审查,权交由法院行使,审查程序采用书面审查、言辞等,双方书面的方式嫌疑人有权申诉。  相似文献   

10.
正《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10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这在立法层面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是,从基层检察机关的实践来看,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存在捕后报送审查案件比例低、审查案件类型较为单  相似文献   

11.
●转变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内部监督检查责任制●加强公安侦查部门与检察机关的配合与制约羁押是指对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在法定场所,予以强行囚禁看管的方法。羁押是与拘留、逮捕密切联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经依法逮捕或拘留就不可羁押。拘留、逮捕是羁押的前提条件,羁押则是拘留、逮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羁押的任务是由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承担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124条、第126条、第128条对羁押的期限有详细规定。然而,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在侦…  相似文献   

12.
危险驾驶罪不能判处有期徒刑或其以上刑罚,并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这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于不能逮捕,实务部门往往想方设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羁押,甚至出现了超期羁押、违法羁押的情况。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适度提高法定刑、灵活运用拘传措施来解决问题。然而,轻罪不羁押,至少尽可能不羁押是国际通行的原则,上述做法并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究其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相配套的轻罪处理程序、审前羁押程序门槛过低。应当设立相应的轻罪程序,同时将到案与羁押相分离、提高羁押的程序门槛。唯此,方能根本解决危险驾驶罪中出现的程序问题,使轻罪程序走上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从法理上明确否认过去长期实行的有罪推定做法。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还具有不完整性,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应用还要结合中国实际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国应首先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并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从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辩护权,完善审前羁押制度等方面全面确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侦查羁押期限的含义,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的种类以及侦查羁押期限的折算和例外。对于侦查机关依法办案,正确和严格执行办案期限,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湖湘论坛》2004,17(3):64-65
一、超期羁押概念的界定超期羁押,法律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有的学者把超期羁押分为绝对的超期羁押和相对的超期羁押。所谓绝对的超期羁押,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阶段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过了最长的法定期限而继续扣押的违法行为。所谓相对的超期羁押,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阶段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过了法定期限而又未办理延长羁押期限的法律手续而继续羁押的违法行为。有的学者从超期羁押的外延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形式上的超期羁押和实质上的超期羁押两种。前者指的是在法定羁押期限到期后,没有任何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相似文献   

16.
司法     
正最高检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据人民网2月1日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下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根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时应当说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进行公开审查。十二类人在符合"具有悔罪表现,不予羁押不致发生社会危  相似文献   

17.
法博士信箱     
签发《释放通知书》该如何适用刑诉法法博士: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主要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人民法院判处缓刑后,应予释放。请问:签发《释放通知书》时应如何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贵州 关岭关岭同志:《释放通知书》是公安机关通知看守所释放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以及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时使用的通知性文书。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可以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有关规定,如第65条规定:“公…  相似文献   

18.
田兴洪 《求索》2011,(5):148-150
为了实践轻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和顺应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需要对我国公安机关犯罪侦查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重点应当包括:第一,取消刑事立案程序而代之以立案登记制度;第二,构建我国侦查阶段的轻罪处分制度;第三,对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一般不羁押原则";第四,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作为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要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迎春 《前沿》2007,(8):94-95
取保候审与拘留、逮捕相比,其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能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又能减少国家用于在押犯的生活、管理方面等费用的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压力。司法实践证明,取保候审的正确适用对于司法机关依法查清案情,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两大类。这两大类强制措施都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关,其中羁押性强制措施直接导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而人身自由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因而与一国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程度联系更为紧密。本文拟从理念、规范和实践三个角度来考察羁押性强制措施所折射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