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51年2月起,美日双方开始酝酿制定<美日行政协定>.而在美方内部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协定的内容分歧重重.后由于杜鲁门施压,美国加快了谈判步伐.在谈判中,美日间主要围绕美军的基地权、裁判管辖权和联合司令问题进行激烈的谈判,期间美日双方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甚至约定口头密约,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定的签订,强化了美日间的主从关系,也加速了参议院对旧金山双约(<旧金山对日和约>及<美日安全条约>)的批准.  相似文献   

2.
近数年来,围绕着驻冲绳美军基地,特别是普天间基地问题,美国、日本中央政府、冲绳地方政府两国三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争执。冲绳的民众为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策再次掀起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战后以来冲绳人一直在抗争试图减少基地甚至是实现无基地化,60多年过去了,冲绳仍然生活在基地当中。那么,冲绳问题在战后之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美日同盟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美日同盟的出现导致了冲绳问题的产生。《旧金山对日和约》结束了日本被占领状态,同时《美日安全条约》的签订确定了美日安保体制的法律框架,对冲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也成为美国统治冲绳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旧金山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结束了美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并开启了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与此同时,美日安保体制的确立也就意味着冲绳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日美关系并不和谐。从同盟的悖论角度看,日美关系表现了复杂性的特征。具体包括在安全保障领域的相互依赖,经济贸易领域的相互竞争和战略选择领域的相互猜疑。相互依赖包括两国互相需要和互相配合,日本需要美国保护,美国需要日本分担防卫责任。相互竞争主要源于两国经济缺乏互补,因此摩擦是结构性的,TPP之争是两国战后经济摩擦的继续。互相猜疑主要表现在战略选择方面,旧金山媾和之后,美国虽然结束了对日本的直接占领,但是一直使用着冲绳等军事基地,日本受到了控制。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想摆脱美国寻求自主外交。  相似文献   

4.
美日同盟是美国维持亚太秩序的重要基石,也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日双方已然意识到原有的同盟框架难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此,美日通过制订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强化美日同盟,加强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合作。然而,美日安全合作同时也面临着质疑与否定,在美日两国内,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美日同盟的争论。未来美日安全合作将如何发展,不仅取决于日本的安全感知,更取决于美国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将会采取的战略。由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一以贯之的对日负面认知,使得日本政府和国民对于特朗普的对日政策不抱期待。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并不会撤走驻日美军,更不会让美日同盟解体,同时,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并不反对自由贸易,其反对的是无法贯彻其意志的自由贸易。因此,在特朗普总统任期中,其特有的个性和自信,将会使未来美国的对日政策打上"特式"烙印,这为美日关系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美日同盟可能面临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王屏 《亚非纵横》2014,(4):1-13
该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与斗争的论证过程,厘清了冷战体制下的“畸形儿”日本在美国控制下制定了互相矛盾的宪法、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历史脉络,并追踪了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府解释内容的变化。在对日美军事同盟形成的路径及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同时,指出安倍政权企图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原因与后果,并对战后日本第三次政治右倾化以及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军事大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6.
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第一”的经济单边主义政策,在贸易问题上不时敲打日本.对此日本加大了对美经济的合作力度,不仅大幅提升了对美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动性,还积极追加对美投资等,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尽管如此,日本国内普遍担忧日美经济合作前景、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及其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日本的海外利益等诸多问题.受其影响,短期内日美经济合作关系将出现“双速型”的发展模式,即能源及农业贸易等战术问题将得以突破,而日美FTA、TPP等战略问题将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远东所日本研究中心专家布宁近期提供了一篇内部报告,题为《日本安全模式》,系统分析了日本自战败以来实施的安全政策。现摘介如下: 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和平协定》及《关于非军事化日本的安全保障条约》(即“美日安保条约”),日美政治军事同盟成为日本安全的中轴,根据不同时期日本对日美政治军事同盟的依赖程度,其国家安全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主党执政与美日同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权更迭是亚洲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最新迹象。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表明了寻求"更加平等"的日美关系获得了国内民众的认可,这是民主党制定对美政策的国内背景。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美关系上必然要有所反映,民主党执政则在客观上为日美同盟变化提供了可能。民主党追求自主性的基本方式是构建东亚共同体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预示着: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将更多地以亚洲身份和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而非对美国的一味盲从。民主党对"自主性"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同盟弱化,相反,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防核扩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美有可能继续加强协调以维持对两国都必不可少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日本民主党政府菅直人内阁上台后对外政策有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积极推进日美同盟关系的发展与稳固,加强日美军事关系的合作,试图拉美解决中日钓鱼岛、日俄北方四岛领土争议等地区性问题;对中国持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制造钓鱼岛撞船事件及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的强硬表态。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变化反映了日本外交安全战略的调整苗头和转型方向。就中日关系而言,日本对华政策的整体性框架还不够明朗和清晰,但其外交理念视中国为现实威胁的因素在上升、利用与中国的纷争煽动国内情绪的政策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野田政权以重塑日美关系为支撑,改善同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调整民主党的战略,谋求日本政治稳定的动向尤其显著。在政权面临再交替挑战的微妙时期,日美关系的调试承载着美日多方面的诉求。野田政权与奥巴马政权以四大课题为核心,对日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安排、策略性地修复,其实质在于解决或跨越难题达成双赢,稳定和强化政治支持谋求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新一届民主党政府上台执政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与之相呼应,华盛顿也解密了美国在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文献,特别涉及冲绳返还过程中的核武器密约问题."尼克松--佐藤秘密协议"的披露,不仅补充了美日返还冲绳谈判中"核武器"处置等若干缺失环节,也揭示了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演变下美国在西太平洋核部署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中菲黄岩岛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上所持基本立场存在明显差异,日、菲两国的政策立场也深受美国的影响.在黄岩岛问题上,美国立场模糊且摇摆,宣布不选边站,黄岩岛问题不适用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也未给菲律宾实际的军事支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则表现出对日本的明显偏向,不仅明确钓鱼岛问题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而且申明将保障日本的领土利益.究其原因,美国立场的差异主要是美日、美菲同盟条约的不同规定,美国对日、菲的战略目标差异以及菲律宾与日本对美国的战略影响力不同等方面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日美两国以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形式对日美同盟安保体制进行大幅调整。此次"指针"的修订过程反映了日美双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和战略考虑,其中的中国因素尤为突出。回溯历次"指针"修订过程,可以梳理出日美同盟演变的历史逻辑,预测其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地区、国际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与美日同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调整全球军事部署计划。这标志着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变化,目的是加强对世界的控制,必将对国际安全形势和与盟国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驻日美军调整是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同盟正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以来的又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积极和平主义"表面宣称要扩大国际贡献,进一步融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其实质是扩军备战,结果必将终结战后以来日本式和平主义路线,给东亚地区安全带来重大不稳定因素。对日美关系而言,这一政略在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共同应对中国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日美之间的摩擦和猜忌。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最新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使日美同盟的合作机制更为明晰,合作空间更为拓展,合作内容更为广泛。经过此次修订,日美同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由传统安全合作同盟变为全方位安全合作同盟,由区域性同盟变为全球性同盟,由从属型同盟变为更加平等互助的同盟,由防御性同盟变为更具进攻性的同盟。应对中国崛起已成为日美同盟的基本战略目标,不断强化的日美同盟将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掌控高科技优势的美日等西方大国认为自身既得利益遭遇挑战,美国和日本以安全同盟为基础,加强双方科技合作,试图发展成为技术联盟,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具体路径包括,构建双多边技术合作机制、拉拢经济上高度依赖美日的国家纳入其技术遏制体系、加强国内技术创新、强化两国科技政策协同等。未来,美日将坚持把科技议题政治化与安全化,采取更严苛的技术封锁手段阻挠中国在全球技术产业链地位提升,这势必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面对美日力推技术联盟的行为,中国也应认识到美日对技术合作目标和行动的差异,扩大与美日以科技为驱动的共同利益,削弱美日组建技术联盟的意向,推动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避免陷入技术封锁的被动局面。另外,中国应通过多重途径向美日涉华科技政策施加影响,同时致力于促进国内高尖端技术自主研发,以应对美日科技联盟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原定于1995年11月20日在东京举行会谈并发表《关于日美安全合作问题的联合宣言》,以便对日美安全条约重新下定义。由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和日美关系出现紧张局面,克林顿于11月15日宣布取消日本之行,该宣言的发表也被推迟。但是,11月20日日本共同社播发了《关于安全保障的日美联合宣言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本文依据日美双方披露的资料,对拟议中的“联合宣言”的主要内容,日美对安全条约重下定义的目的及日美同盟的前景等问题暂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