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联自成立至二战爆发这段时间里,与拉美国家的政治关系和外交关系发展缓慢,只是依托共产国际才对拉关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二战爆发后,苏拉关系发展迅速。二战结束后,大多数拉美国家与苏联建立了政治关系和外交关系。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发展国家间关系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但受制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及为了压制本国共产主义势力的上升,20世纪50年代末大多数拉美国家相继与苏联断绝了外交关系,六七十年代苏拉关系才逐步得到恢复。在拉美地区,苏联以古巴和尼加拉瓜为依托,积极介入拉美地区事务。苏拉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表明,苏联对拉美的政策是不成功的,其全球战略也缺乏牢固根基。苏联错失了在拉美地区提高影响力的良机,试图以经济手段维系与拉美国家的政治关系和外交关系的外交政策使苏联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古巴进行军事冒险活动也未能取得成功。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经验与教训表明,经济利益是维系苏拉关系稳定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是冷战国际关系史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二者关系发轫于1920年代初期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在1950年代前后,苏联与新中国关系经历了十余年“朋友加兄弟”的“蜜月期”,但接踵而至的却是双方关系的急剧恶化,并贯穿了整个1960年代,最终导致中苏边界军事冲突.纵观冷战历史,中苏关系的演变,不仅对整个冷战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深刻地作用于中国社会政治进程.无论中苏关系如何,在此期间苏联一直在秩序、安全、精神等方面对中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评析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和东欧国家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年代,在对抗中寻求缓和是美苏关系的主题,而控制与合作则是苏联与东欧关系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美国与东欧的关系是边缘性的,在狭窄的外交空间中寻求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的政治目标和东欧的经济目标使得双方关系更加不对称,使得美国与东欧国家关系不能获得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分歧,美国始终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参与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苏联一直执行孤立和不承认的外交政策;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使国际局势发生根本变化,美国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主动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早期苏美关系的演变进一步揭示了冷战源于苏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关系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合作具有互补性强、时间长、领域多的特点,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严重下滑。这主要基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非洲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转变,注重与西方大国发展经济关系,实行退出非洲的政策。当前,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俄非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双方的共识。俄非双方在资源开发、投资、市场等方面存在进一步合作的潜力,并将成为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2006年3月和9月,普京两次访问非洲,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同非洲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洲地缘政治的重要链条之一是美国和古巴的政治关系,两国不仅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严重对抗,极大增加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20世纪50年代末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以后,美古两国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对古巴实施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制裁和封锁。民主党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古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缓和,2015年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奥巴马之所以选择在此时恢复两国冰冻已久的双边关系,是出于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的政治考量:国际因素方面包括冷战思维的过时与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美国外交战略调整与拉美政局的新变化,古巴的积极应对导致美国对古封锁政策失效;国内因素方面包括中期选举暴露出民主党政府的政治窘境,年轻一代古巴裔美国选民要求实现古美关系正常化的呼声上升;个人因素方面,奥巴马个人多元的文化背景和底层成长经历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执政风格。美古关系正常化将会给中国与古巴之间的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印两国从很古以来,就已有经济来往和贸易关系。本世纪四十年代末,两国先后取得解放和独立,开创了两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纪元。从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中、印双方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关系,以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从六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两国关系恶化,并中断经济贸易往来达十五年之久,直到1977年双方才开始恢复了贸易往来。近几年两国领导人有了较多的接触,并都表示了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苏联的解体使得昔日的中苏朝三角同盟不复存在,中韩、韩俄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伴随朝韩关系的改善与合作的发展,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势头加快,南北双方的对峙局面正在趋缓。这些变化导致冷战时期形成的韩美同盟关系出现松动.促使跨入新世纪的韩美同盟关系“重新定位和定向”。而影响韩美同盟“重新定位和定向”的因素有:韩国方面要求与美国之间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双边伙伴关系”的呼声;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于韩美同盟的未来,可以预见,在韩朝双方实现统一之前,韩美两国仍将会保持一种各取所需的盟国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战略伙伴关系是冷战后兴起的一种新型国家问关系。中国和巴西具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意愿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潜力。1993年中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两国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科技和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合作尤其令人瞩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一系列合作的先例。由于两国的具体利益和对战略伙伴关系的期许存在差异,双方的合作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然而,只要两国的整体优先目标保持一致,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会继续向前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并于2012年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与摩尔多瓦作为近邻国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过紧密的联系。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由于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双方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存在的冲突与合作,俄摩关系呈现一种难分难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土耳其两国在1971年建立外交关系,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冷战的背景下,中土关系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2010年10月,中国和土耳其宣布正式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并非空洞的外交辞令,而是具有丰富的实质性内容。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地区大国,中国和土耳其双方均着眼于未来,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各自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相称的作用。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生剧烈动荡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随着中东和中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上升,土耳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调整。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部分东盟国家开始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因同苏联关系的破裂及与越南的纠纷也迫切寻求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柬埔寨问题促使双边基于战略考虑而加强了政治合作。但此时双边改善的程度有限。8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获得了全面的进展,这主要源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些调整改善了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同时东盟各国政治、社会的相对稳定增强了东盟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冷战结束后,双边经贸关系突飞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十年回顾 1991年底,随着苏联解体,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拉开了双方国与国交往的序幕。十年过去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显示出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和广阔诱人的前景。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6年4月。这一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主要是在双边领域,首先,在政治领域,通过建立外交关系和高层访问,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得以确立和发展。1991年12月27日,在苏联宣告解体后不久…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增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国家间的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面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中印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两国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正在拆除藩篱,走向合作,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政治关系实现了缓和与提高;经济关系步入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外交关系也朝着更务实、成熟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双边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马孆 《东南亚》2006,(2):18-23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回顾双方关系发展所走过的历程,中国已与东盟在政治上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关系除了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还要拓展合作的领域,特别是双方的安全合作。本文拟在分析国际社会安全观变化和演进,以及比较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观的基础上,阐释中国与东盟开展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一、安全观的变化和演进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即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区域一体化过程加速,国家间相互…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东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中、苏、朝和关、日、韩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冷战格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关关系迅速改善,冷战对峙的格局有所缓和。面对东北亚局势的变化,韩国及时调整了外交战略,出台了旨在改善与苏联、中国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北方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在对外关系上调整了朝鲜半岛政策,积极回应韩国的北方外交,与韩国保持政治上的距离以平衡南北双方。中韩建交后,两国关系得以全面发展,为减少朝鲜的疑虑,中国加强了与朝鲜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对南北双方采取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印度推行不结盟主义和均衡主义的外交,而朝鲜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活跃成员,再加上共同的殖民地经历,所以印朝两国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而低调的政治外交关系。冷战结束以后,印朝关系虽受到朝核问题、朝鲜与巴基斯坦核导合作以及韩国因素的不利影响,但印度仍然是朝鲜政治上少有的支持者、屈指可数的贸易伙伴和为数不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国。随着2018年朝鲜内外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朝韩关系和美朝关系的积极变化,印朝关系也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进入了经济密切合作的新纪元.在这之前,这个地区由于冷战的原因而被分成两个独立的经济区.韩国既没有同中国也没有同俄罗斯有过正式的接触,更不必说同北朝鲜了.韩国的贸易和投资对象主要是日本、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1987年初,在冷战即将结束和苏联即将解体之际,韩国趁机推行所谓的北方政策.1988年2月,韩国开始和几个前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首先同匈牙利建交,接着又同其它几个东欧和中欧国家建交.这一行动与1988年在汉城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同步进行的.韩国同俄罗斯、中国和越南分别在1989年、1992年8月和1993年初建立外交关系.现在,韩国同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和除了古巴之外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不仅对韩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东北亚地区也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个地区除了北朝鲜之外已经发展了多边和重叠的经济关系.这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剧增趋势证实了密  相似文献   

20.
试析印度的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是80年代以后新的研究课题。从80年代至今,印度经历了从经济改革的初始到深入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国大党(英)进一步衰弱和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不稳定期。在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剧烈变化的90年代,印度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也因政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