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瓯雒国”问题,它与“文郎国”问题一样,是越南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学者陆续发表文章对“文郎国”作了深入考证,但未见有专文考辨“瓯雉国”。鉴于越南某些人在“瓯雒国”问题上作了不少文章,混淆视听,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越南古代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2)
一、原始社会(远古至公元前214年) 和平文化和北山文化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流域就生息着原始人类。随着间的推移,他们从原始群逐渐过渡到氏族公社阶段,后来出现了文郎部落联盟。 文郎属雒越的一支。文郎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称为“雒王”,下有“雒侯”、“雒将”,当是部落或氏族的首领。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等出现的“雄王”,实为雒王之误。 据中国和越南史籍记载,文郎部落联盟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在红河中下游地区处于“刀耕火种”、“水耕火耨”状况,稍往南(汉代的九真郡),则无农耕,民“以射猎为  相似文献   

3.
南越国问题为我国史学界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亦是中越两国史学界间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越南《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发表的邓金玉《古代历史上及中越史籍中的南越国问题》一文,批判了越南史学界将秦朝官吏赵佗当成越南“开国君王”、将赵朝当成越南“第一个开国王朝”的观点,承认南越国是秦朝官吏利用秦亡及汉初的混乱局面而建立的“割据政权力”,“是汉族集团的国家”。这是合符当时历史事实的。但另一方面,邓氏承袭了长期以来越南史学界一些御用学者的观点,竭力拔高越南建国史,为河内当局泡制的“北方侵略”论提供“历史依据”,为仇华反华政治路线效劳,本刊转载邓文,旨在让大家了解越方观点,供大家参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今人对昭君故事的研究已很全面,但是仍未将域外汉籍中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以昭君故事为蓝本的越南诗传《昭君贡胡书》,是在越南遭受法国入侵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二征"历史故事与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而衍生出来的。在前人对中国昭君故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越南诗传①《昭君贡胡书》为考察对象,追溯其故事源流,对于促进中越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越南现代文坛上出色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南高(1917.10~1951.11)擅长写以贫苦农民及贫穷知识分子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天生的一对>(短篇小说集,1941.1957年再版时更名为<志飘>)、<半夜>(短篇小说,1944)、<笑>(1946)、<死亡线上的挣扎>(长篇小说,1944)、<林中日记>(1948)、<边界纪事>(1951)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越南民族(主要是指京族,也称越族)的龙文化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看法,认为:越南属于汉文化圈国家,其祖先雒越人历史上曾是中国南方的百越之一,而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所谓越南龙文化,其实是源自古代中国北方中原民族(主要是指汉族)的龙文化,是中原民族龙文化的派生.当然,上述的这种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如果从民族文化本源与民族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从越南民族祖先雒越人龙文化的本源及其后裔越南民族龙文化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中原民族关系的发展,既存在文化本源差异又存在文化演变的交融的内在因素看,对于“派生”说个中的某些问题,似仍有值得深入思考和论证的必要.一首先,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龙文化是古代中国北方汉族龙文化派生”这一传统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那是因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炎黄族团就都视龙为神明,都以龙为部落图腾,后来炎黄的后裔以炎黄子孙自称,都自认为龙的传人.由于龙在中国民族起源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后来由此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龙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远传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特别对于曾是中国古代交趾地域的越南,中原龙文化传入时间之早,影  相似文献   

7.
前言中越两国的文学有着悠久而密切的关系,反映在小说上亦然。中国古典小说很早就传入越南,并对越南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比如,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清代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就先后被越南文士模仿或移植,使得越南  相似文献   

8.
1975年12月2日,万象之邦的国王萨旺·瓦达那退位,他接受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新政府授予政府顾问的头衔。在老挝,君主制的废除是不可避免的,如1945年后的越南保大皇帝一样,萨旺·瓦达那早已不理政事。早在1959年即其父亲西萨旺·冯逝世的那年,在琅勃拉邦王都就有传闻,说萨旺·瓦达那将是老挝的最后一位国王。萨旺·瓦达那是从坤博隆起传袭下来的最后一位君主。坤博隆被老挝人认为是他们的先  相似文献   

9.
越南作家阮春庆的长篇历史小说<胡季犛>描写了公元14世纪末期越南陈朝从衰败走向灭亡的历史悲剧;外戚胡季犛以权谋和暴政推动改革,并逐渐扫清了篡立的障碍;作品在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和有陈一代中越关系的描叙中,体现出了浓重的中国情结.以历史基本事实为基础,借助想像和虚构创造的历史小说<胡季犛>,并非历史的简单再现.  相似文献   

10.
冯知几 《新青年》2023,(7):52-53
<正>一家三代人戍边,一根精忠报国的“接力棒”传了六十多年。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家国情怀,在嘉荫县向阳乡,郑杨一家三代人卫国戍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一人一马护边疆春风撕扯着黑龙江上最后的几大块冰面,那些碎成小块的冰雪,顺着江水往下游快速流去,看着如同千军万马行军的跑冰排盛景,伊春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于明江仿佛看到老前辈郑福贵一人一马纵横边疆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失败国家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新世纪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国际观察》2002,(5):46-50
"失败国家论"认为"失败国家"没有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权利,"新帝国主义论"主张对"失败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两论"是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英等国提出的新干预理论,"两论"的实质是要美国借当前国际反恐之机依靠武力建立新世纪霸权.在国际社会求和平、求发展的时代,"两论"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两论"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65-190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tendency to suggest "new" classes of wars that are presumably different from all wars we have known and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landscape of armed conflict has changed so dramatically that it has necessitated a revision of the prevalent typology of wa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war, and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etiology of war. While it is clear that patterns of warfare shift across time and space, it is not clear that war itself has changed "fundamentally" and has become inexplicable in light of theoretical arguments in world politics as many "new war" theorists suggest.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many of the "new wars" are simply amalgamations of various interstate, extrastate, and intrastate wars-i.e., the "old wars"-that have been lumped into a single category. The result is a hodgepodge of armed conflicts whose different correlates derive from their diverse morphologies rather than their novelty as wars unlike any we have experienc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与"文明冲突"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解"9.11"事件与文明中突论的关系,首先要澄清对文明中突论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亨廷顿正是通过搭建文明和国家、价值和利益之间的桥梁,并在反理性选择理论和保守现实主义所界定的学术思想的连续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暹罗方面的史料,围绕两国间有关"朝贡"与"条约"的交涉,重新探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与暹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文化存在“异”的一面,也存在“同”的一面,即“和”、“同”、“一”的思想。很多俄语词的词义本身就表现出“和”、“同”、“一”的思想,汉语也是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取向都离不开“和”、“同”、“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态旅游“大众化”与大众旅游“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已俨然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制胜法宝。但现实中,生态旅游发展遭遇的诸多问题使人们开始醒悟:生态旅游本身也有不可持续性的成分,通过生态旅游“大众化”维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似乎越发偏离发展生态旅游的初衷;同时,大众旅游长期以来蒙受“不可持续”不白之冤。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大众旅游——其可持续性成分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17.
欧东明 《南亚研究季刊》2006,(3):103-107,116
唯识学的“八识”说重在揭示意识的各个不同的层面,而“自证分”学说则意在阐明意识的“自身构成”的本源结构或枢机。借用当代现象学的有关见解,我们将能对唯识宗的上述学说获得一种统一的和更为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期,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和参照的现代化进程的铺展和中国国家制度的疾速衰竭,使汉语在世界语言的中心地位也发生了颠覆式的位移,逐渐滑落到边缘地位,"汉字文化圈"也呈现出破裂的态势。21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现代化实践及其重大转型,为汉语的复兴和精神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背景下,将重新"发现汉语"及其"天下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命题,这意味着以西方文化为轴心的单向度的世界文化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以汉语复兴为切入点,中国文化将成为解构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在重新"发现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吸收其他语言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汉语及其文化形态的输出立场,摒弃中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思维模态,建构一种语言的"天下精神",从而使汉语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先破后立,即以私有化为开端拉开其社会转型的序幕,在经过十余年的痛苦反思和屡受挫折后又将“和谐社会”作为其社会转型“立”的思想基础。它是破得彻底,立得艰难。总结归纳中国、俄罗斯本土和西方学界研究成果、梳理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程和现状,使我们对社会转型“破”与“立”的严重脱节是其社会转型代价沉重的内在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抛出了“新老欧洲”之说,把反对美国对伊战争的法、德等国称为“过时”的“老欧洲”,把支持美对伊开战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称为代表欧洲未来的“新欧洲”。其意图是分化、分裂欧洲,以便分而治之。但欧洲联合和走一体化之路是历史潮流,美国的图谋难以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