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归属认同、利益依赖、救济便利等方面,对区域性人权机制与联合国人权机制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亚洲区域性人权机制缺乏实质性制度安排,其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差异的障碍,冷战的消极影响,跨区域组织的“离心力”,次区域组织的“越位”,统一性、综合性区域组织的缺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文章还对亚洲人权合作制度性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 ,人权经常被冠之以人类的“共同遗产”或“共同语言”。在人权国际化的大潮下 ,联合国体系和地区组织通过的人权文书数目繁多 ,人权教育面临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书籍来满足不同需要 ,2 0 0 0年出版的《人权 :概念与标准 (HumanRights :ConceptandStandards)》是该组织出版的一本力作。该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人权、民主和宽容部主任贾努兹·西蒙奈德思 (JanuszSymonides)主编 ,作者来自美国、挪威、乌拉圭、俄罗斯、奥地利、土耳其、波…  相似文献   

3.
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近年来在国际人权保护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它们的倡议下,一些世界人权公约的实施与监督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工作也因它们的参与而得到加强。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的人权思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社会市民人权道德价值观的反映,同时,它们在人权标准上与西方大国政府的人权政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通过发布人权信息、游说等活动,“羞辱”那些被它们认为有侵犯人权现象的国家,在实施国际人权保护的同时,也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可以说,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已成为西方人权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一、西方非政府人权组织概况  相似文献   

4.
“人权”在法律上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权利”①,当人权问题超越一国国内法界限上升到要由国际法来调整时,国际人权法就应运而生了。国际人权法产生于17世纪中叶,而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二战之后。1945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出于对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惨痛经历的反思,《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和增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作为该组织的基本宗旨之一,并把人权提高到和国家主权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人权的国际法律文件,国际人…  相似文献   

5.
人权观察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①与大赦国际并称为两大最有影响力的人权组织,但二者在组织机构和活动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郑瑶 《国际交流》2008,(4):21-23
10月13—15日,第七届亚欧人民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社会公正与环境保护”,来自亚欧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民间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60多家非政府组织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围绕“和平与安全”、“社会、经济权利与环境公正”以及“参与式民主与人权”三大议题分别组织了“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及应对”、“现行发展模式的趋势和替代模式”以及“全球化市场下参与式民主和人权面临的挑战”三场圆桌会议以及30场分会。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世界是全球社会的一个有机组织,在遵循世界人权普遍原则的基础上,伊斯兰人权又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其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当我们以现代眼光讨论伊斯兰人权时,应该注意其早期的文化形态、萌发环境及其历史背景,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伊斯兰人权。既要看到人权普遍性,也要重视人权的特殊性,尊重并承认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人权观,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人权外交”始自卡特总统,在里根时期加以完善,到布什总统成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与和平、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的“人权外交”把美国“人权”标准强加于人,在“人权”的幌子下干涉他国内政,并实行有区别对待的三重标准,因而具有很大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非洲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有效武器以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人权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人权与非洲民主化、人权与非洲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剖析美国对非政策中“人权因素”的两面性本质,指出美国对非“人权外交”的出发点和实质是捍卫其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务院1998年1月30日发表了1997年度人权报告,这是自1978年以来美国发表的第21份人权报告。 该报告称,50年前签署的人权宣言的普遍原则“是衡量基本人权的标准”,“依然完全有效”。但实际上该报告是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观去评判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干涉别国内政。它评称,“冷战后对自由与人权的威胁仍然存在”,1997年“强大的极权政府践踏公民的人权以维持统治”;“一些国家的矛盾冲突增加了对公民的威胁”;“转型期国家呈现出一幅进步与后退的混杂景象”,“有的滑回极权主义轨道”。对宗教自由、妇女解放及工人权利也进行了颠倒是非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拓  刘贞晔 《国际观察》2005,16(1):40-46
在二战以来的国际人权政治发展中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已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人权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借助联合国来扩大自身的影响 ,并对主权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 ,联合国为拓展人权事务在资源、信息和机构运作等方面也积极地倚重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支持。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这种紧密合作 ,导致了人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人权事务和人权机构的渗透、联合国人权机构人事上的交叉任职以及复杂的国际多边人权干预 ,从而形成了包含人权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与联合国在内的复杂三角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以“ 民族自决” 为口号的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和以“ 人权高于主权” 为口号的 “ 新干涉主义” 对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 究其实质是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 因此, 从民族自决权 和新干涉主义同国家主权的关系入手考察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 我们的立场 是: 维护国家主权, 尊重合法、 合理的民族自决权与人权, 反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3.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大战后 ,联合国内外一直存在如何对待人权与主权间关系之争。西方大国发动了两次人权攻势。“人权高于主权”论曲解、混淆和颠倒人权与主权的基本内涵 ,对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是物质基础 ,群众觉悟、人心向背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干涉主义”有时代的特点。借人权压主权 ,蛊惑人心 ,是当代霸权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一些国外势力出于各种目的考虑,长期策划将新疆地区从中国分离出去。这一企图无法实现后,它们又转向民主、人权领域,积极配合海外“东突”组织的渲染,不断指责中国政府在新疆地区实行“殖民”、“同化”政策,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人权观武汉大学法学院汪习根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扰乱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在人权国际化大潮的推助下,人权组织的影响迅速扩大。目前,国际上这类以维护人权为已任的非政府组织约有2300个,规模从几个人到上百万人不等。其中,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是规模最大的非政府人权组织。 一、组织概况 大赦国际成立于1961年,创始人为英国律师彼得·贝内森(Peter Benenson)。当时,他阅报获悉两名学生被葡萄牙当局判处7年监禁,罪名是在一个餐厅为自由而举杯祝酒。贝内森愤怒之余,试图寻找办法说服葡萄牙当局改变决定。1961年5月28日,贝内森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一篇题为《被遗忘的囚犯》的文章,呼吁世界各地人士为因政治和宗教信仰而遭囚禁的“良心犯”发出抗议之声。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读者支持贝内森的想法,并寄来  相似文献   

18.
钟讯 《国际交流》2006,(4):21-22
今年金秋十月,恰逢中国和德国建交34周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北海率团赴德国首都柏林参加第八届中德人权研讨会.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院、司法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的专家,与德国议会、政府、联邦宪法法院等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学者共50多名代表与会.就人权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德人权研讨会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于1999年共同发起主办,每年举办一次,2001年该研讨会被正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长期项目。第八届中德人权研讨会的主题是“人权与司法”,与会代表围绕中国和德国(欧洲)在维护和实现人权方面的国际合作、司法在实现人权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国家决定是否符合人权标准的审查、司法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9.
劳联一产联     
孙茹 《国际资料信息》2004,(12):35-39,34
劳联一产联(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itons,简称AFL-CIO)是美国最大的劳工运动组织,在美国政治和外交中代表了劳工的利益。但在美对华政策方面,劳联一产联与人权组织、环保组织一样,一贯是反华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20.
人权与外交有联系 ,但属两个范畴。美国自卡特政府始开展人权外交 ,里根政府进一步发展深化。布什政府加以继承 ,并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并以此处理东西方关系。冷战后人权外交面临严重挑战。只有合作对话才能促进人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