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后,中美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露出新的特征。不能再沿用冷战时期以及此前的单线或平面思维方式,将国家间的关系看成是“非敌即友”的关系。目前中美俄三国在诸多领域都是合作伙伴。三国在地缘战略和传统安全上是竞争对手,这不仅不是三边关系的主要方面,而且成为一种压力,促使三国重视发展三边关系。加上共同利益的驱动,三国都积极发展同另两方的关系,寻求合作,避免对抗。为了三国的自身利益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中美俄应该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本着和平、平等与协作的原则,建构以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反恐合作问题是影响中美俄三边关系变动的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因素。“9.11”事件后,美国、俄罗斯、中国三国之间的反恐合作得以空前加强,这直接推动了美俄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并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反恐合作不仅未能使中美俄三边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且使其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在力量对比格局、互动基本内涵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9.11"事件虽然使三国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但也没有改变冷战后中美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三边关系中合作-竞争的内涵更为明显,中国在三边关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一、双边或多边讨论会4月19~21日我所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在上海联合举办东亚展望小组第二次会议, 13个国家近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东亚在经济、金融、能源、环境、科学、技术、政治、社会、文化及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5月15~16日由我所主办,中美日三方学者会谈第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及三国的经济形势等问题。5月24~25日我所与美国驻华使馆在京共同举办“中美俄三边战略问题研讨会”。会议的议题是:1.中美俄三国在安全观上的异同;2.中美俄三国国家…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 ,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鉴于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 ,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分别探讨了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 ,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中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郦久 《和平与发展》2012,(1):16-19,6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俄三边关系进入以合作为主的新阶段。在普京重新出任总统后,美俄能否在欧洲反导问题上形成共识,将成为影响美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中美俄三边关系将会是各国在争取自身战略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妥协,将彼此间的竞争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基于美国实力相对衰弱、俄中实力上升、解决全球性和地区问题上需要合作等因素,三国关系仍可能以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的基本态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中美日三边经济关系随着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出现了显著变化,即: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而日本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依旧十分重要。分别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视角审视三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中国从倚重日本转变为倚重美国,美国从美日经济摩擦转变为美中摩擦,而日本则从对美依赖转为对华依赖。这种变化将构成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国经济关系调整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8.
经过后冷战10年力量消长的演变,中美俄三方打交道的国际环境和基础在继续发生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中美俄相互依存和互动仍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但与过去战略“大三角”显著不同的是,这一新三边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大可能成为牵动全局的轴心,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 “柔性三角”的新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嵎生 《亚非纵横》2008,(4):1-3,16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状况和演变,一直是影响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日对华政策的调整,正使三边关系发生新的微妙变化,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美日合作和良性互动的“亮点”。三国的和谐共处,将为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亚太大家庭”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存在许多互补性,三国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关系不仅为三边能源合作打下基础,也需要以此作为深化三边关系的突破口。中印俄在能源领域合作,有利于三国共同的能源安全,而不是把一国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另一国能源不安全的基础上。因此三国应在已有的双边能源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三边合作。  相似文献   

11.
陶文钊 《和平与发展》2012,(1):32-36,68,69
2011年国际局势中的许多事态对美国的中东外交政策形成新的挑战。西亚北非的动荡和变局可能导致中东地缘政治版图重新绘制,对美国未来的中东外交必将带来许多变数;美国一巴基斯坦之间发生的事态可能对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及南亚战略提出新的挑战;巴勒斯坦不顾美国阻挠申请加入联合国,使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这些挑战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发酵,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对奥巴马政府"-3前高调进行的“重返亚洲”形成牵制。  相似文献   

12.
试析2008年大选后的美国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从候选人当前辩论的焦点看,两党政策主张既有一定差别,也有趋同迹象。从外交方面看,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进一步收敛,对外(特别是同盟国)协商与合作将会得到加强。美国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会主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不会因美国总统的更迭而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3.
古巴革命是美国与古巴双边关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美国对古巴革命及其后续发展的反应和政策则是冷战环境中美国战略思想的典型表露.全球冷战终结并没有改变古美之间的冷战式关系,凸显了美国政策的单边主义性质、意识形态色彩和国内政治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14.
美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美国弱俄、抑俄政策是冷战时期对苏“遏制”战略的继续,意识形态的对抗贯穿美苏和美俄关系的发展过程。近些年来,美俄不断形成相互挑战之势,今年俄格军事冲突又导致美俄对抗势头加剧。但两国不会回到冷战时代,非敌非友的两国关系将会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5.
How should we explain the recent unilateralist turn in U.S. foreign policy? Some accounts treat growing American unilateralism as a passing aberration attributable to the neoconservative ideology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by contrast, traces U.S. unilateralism to the structural effects,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ly, the removal of the Soviet threat has undermined the "institutional bargain" that once guid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its major allies. Absent Cold War imperatives, the U.S. is less willing to provide collective goods through stro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states are less likely to defer to U.S. demands for special privileges that exempt the U.S. from normal multilateral constraints. Domestically,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s weakened the ability of presidents to resist the appeals of powerful veto players whose interests are threatened by multilateral commitments. These factors suggest that American unilateralism may have deeper roots and more staying power than many expect.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因素在中越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越美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越关系造成影响。但是由于越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使得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通过发展对越关系、对美关系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方式,将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特别是在近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与从阿富汗准备抽身而退之时,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尤其是美借天安舰之机,趁势强化美韩与美日同盟,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积极谋求南海争端的国际化。美国正沿太平洋,从东北亚至东南亚一线,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美国近期升高西太平洋紧张局势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将对中国实施远海战略与拓展战略纵深以及推行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8.
萨本望  喻舒曼 《和平与发展》2012,(1):29-31,76,80,68
2011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实质是从过去集中关注全球反恐战争回归到全面经营亚太。其主要特点有: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加大对经济手段的倚重,加大军事上进攻色彩,加强对中国的防范。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出于多重战略考虑,并且迄今已收到一些效果。但也应看到,美国“重返亚太”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阻力和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亚太地区内和外部的,也有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33-149

The continuing failure to find interaction in the U.S.‐U.S.S.R. arms race remains a puzzle. In this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concept choice and measurement error on the estimation of a Richardson‐type model of the U.S.‐U.S.S.R. arms race is examined. Employing a multiple indictor model,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ignificant random and systematic measurement error exists. The use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a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burden is shown to generate severe statistical problems. Last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ck of fit of typical single indicator models is more a measurement error problem than a model specifica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   

20.
Given the popular wisdom that the U.S. government influences IMF policies and tends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community, it might be expected that IMF programs benefit U.S. firms abroad and thus borrower nations are attractive destinations for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Surprisingly, no study has tested the impact of IMF loans on U.S. FDI. Controlling for common explan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we use a treatment effects model and interviews with IMF staff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ountries under different kinds of IMF programs receive more U.S. FDI than countries not under IMF arrangements. Using panel data for 126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03, we find that IMF borrowers tend to be more attractive to U.S. investors but not all IMF programs have the same effec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fferences in loan duration, the extent of borrower input in policy decisions, and loan amounts affect borrowers’ leverage with the Fund and the 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