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防核扩散政策与反核扩散战略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兴衰和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在阻止横向核扩散方面发挥一些积极影响。但美国采取强硬方法推行其反核扩散战略,特别是实施"先发制人"动用武力,则往往对国际和地区安全产生负面作用。防核扩散近年来成为中美合作的一个热门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但中美在反核扩散领域存在一些政策分歧。  相似文献   

2.
7月3日,克林顿总统决定将美国暂停核试验的期限再延长15个月,条件是其它核国家也不进行试验。美国还采取实际步骤,力促尽早缔结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表明美国在禁止核试验问题上已一反过去公开反对、抵制谈判的立场,转而成为推动者。这是美国继今年年初推动缔结《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后,在防止核扩散方面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美国对禁止核试验的态度禁止核试验问题由来已久,30多年来国际禁止核试验谈判时断时续,步履维艰。这中  相似文献   

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方华 《国际资料信息》2006,(2):37-39,43
2005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以表彰巴拉迪及IAEA对制止核扩散、确保核能以安全方式和平运用的贡献。同时,这一举动也向国际社会表明加强防止核扩散体制的重要性。一、核卫士:千钧  相似文献   

5.
英国核力量主要是在美国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受到美国一定程度的控制.它实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但"9·11"事件后从强调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向先发制人演变.英国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进程,但以支持美国政策为主.英国核力量对美国的依赖性,与法国核力量的完全独立性形成鲜明对比.英国内反核运动对政府核政策有一定影响,而法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法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动力.英法20世纪60至80年代在国际防核扩散方面有较大分歧,但两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在该领域立场相似.英国是首相掌握核决策权,法国是总统控制的"核君主政体".  相似文献   

6.
核不扩散问题举世瞩目,因它直接关系到国际安全与稳定。当前国际社会促进核裁军、消除核战争威胁的力量已成为防核扩散的主流。但是,核扩散的危险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当前并不十分牢固的核不扩散体制。核国家与不结盟国家之间在核裁军、核禁试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白翠洁 《国际资料信息》2007,4(11):11-15,21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一个旨在推进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能利用转向军事目的专门性国际组织。成立50年来,IAEA防核扩散功能不断加强,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时期,防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9月全球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使“我们的世界朝着更为安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印度不仅逆世界潮流而动,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核试条约》,而且在世纪末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行核试,从而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因此。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探讨一下核印度的成因并分析印度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后,世界核战略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在:美苏核对抗基本结束;核裁军加快;核计划放慢以及核扩散加剧.各核国家依据对各自安全形势和国际地位的看法,加紧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在核裁军领域出现了几个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即单方面核裁军,多边核关系,核禁试等问题;但当务之急还是防止核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核扩散与反扩散斗争空前激烈,伊朗民用核问题升温及朝鲜核试引起人们对国际防扩散体制行将崩溃的担忧。更深层的问题是,围绕民用核开发的国际斗争在全球传统能源告急的大背景下日益白热化,并导致核扩散内涵的不断深化与拓展,而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防扩散体制漏洞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单边主义及大国协调对此均显力不从心。探求有效的防扩散体制,确立面向未来的核秩序,要求国际社会制定出综合、全面、彻底的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45年8月6、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核能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和毁灭性武器,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扩散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格外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展开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无核武器国家之间为争先开发核技术,也充满了猜疑和矛盾,与此同时,和平利用核能与核扩散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使这些矛盾更加复杂。巴西在核发展过程中同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同阿根廷由核竞赛转为核合作就反映了这种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本文将就巴西的核发展与核不扩散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2.
自核大国苏联解体以来,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问题开始凸显。从事核扩散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核科学家和核走私分子等个人、跨国公司及公司链、恐怖主义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核毁灭和核扩散的威胁,国际社会建立了一整套核不扩散机制,其中NFT和IAEA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朝鲜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排斥、参与和退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是与朝鲜的自身安全紧密相连的。朝鲜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取决于美国的选择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美国面临着三种选择:和平对话、军事打击、封锁和经济制裁,其中和平对话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以使朝鲜重新回到核不扩散机制中来,军事打击、封锁和经济制裁只会使朝鲜与核不扩散关系愈来愈疏远。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武器、核材料、核技术扩散形势严峻。此时,美俄两个核大国重启核裁军进程,促使其他核国家也为核裁军、保证核安全采取积极行动,形势有了转变。联合国安理会在促进国际军控、防止核扩散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人们期待201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核武库也一分为四,在核武器系统、核材料、核科学家及核技术等三个层次都出现了失控的核扩散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使前苏联庞大的"核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苏联解体而一度出现的核国家增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核扩散危机也基本得到消除。这不仅有效地捍卫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补充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也是重大的贡献。当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屡成危机而长期困扰国际社会时,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亚洲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关注美国的“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大国崛起”这三个方面与亚洲的联系,以及美国战略变化对亚洲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在新世纪美国的主要利益与亚洲息息相关,过去几年美国虽然一直在调整亚洲战略,但调整后的成果乏善可陈。美国面临多层次挑战,却采取权宜之计,在某一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又长期性地损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国际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阵营: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核扩散是当前国际安全面临最大的威胁,必要时要剥夺有关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核能是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各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这是国际法所允许的.近年来的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是这种对立的缩影.作者认为,处理好和平利用与防扩散的关系,必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支点,从而走出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朝核危机加剧,核大国核军备竞赛势头难以遏止,对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强化核威慑战略、谋求绝对战略力量优势是地区核扩散形势加剧的主因。中国一贯反对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行为,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美国操控世界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俄罗斯正在走上复兴之路;核扩散、能源、欧亚地区民族分裂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并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伟明 《国际观察》2001,21(5):27-30
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形成于二战之后,其背景是担心核扩散会引发地区性的核冲突进而引发全球性的核战争,同时也担心核扩散会削弱美国的核垄断和核优势地位.然而,美国在具体执行这一政策时却经常是前后矛盾的.冷战后,由于苏联解体,美俄两个核大国发生核对抗的可能性下降,对此,美国对核不扩散政策作了调整.本文对美国这一政策调整的取向作了分析,同时指出,其要旨是为了维护其核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