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执政以来先后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一系列政策,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对美军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作出重大调整.新的军事部署意在通过提升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战斗力,对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快速高效的反应,从而实现对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掌控.美国的军事调整势必使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经济实力与战略构想、实施能力之间的落差暴露无遗,军事、外交、经济三大手段参差不齐,导致战略失衡不断深化。它尖锐地表现为亚太战略重点与欧洲、中东战略热点的严重失衡,美国不得不将部分精力"回转"欧洲和中东,这必然牵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表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失衡,军事部署捉襟见肘,联盟与伙伴关系频频告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停滞不前,对华关系咄咄逼人,地区形势紧张动荡。因此,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一项长期、综合的战略,围绕安全、经济和对华关系三项任务,在坚持中调整和再平衡具有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海域一直是反映世界海权强国的窗口。谁是世界海军老大,谁就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不论最初的西班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日本和美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拼凑对付中国的政治军事联盟的同时,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盟友不要挑衅中国。美国目前在亚太部署的性质是:为万一将来开战,占据有利的前沿阵地,并用这种有利的战略前沿部署来制止中国使用武力。它既是战略态势层面的遏制,又是心理层面的威慑,也是未来可能的作战层面的前沿部署。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而引发灾难性悲剧,双方都应消除在敏感地方的模棱两可,变模糊为清晰,以防陷入"萨干坦盲点"。  相似文献   

5.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6.
关于2013年东北亚形势的变化,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美国再平衡战略遭遇困难 本世纪初,东亚的合作进展很快。亚洲国家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其中最警惕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的团结。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美国来讲是一个灾难。所以,美国所谓重返亚洲和再平衡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打散亚洲。我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署完毕,当然,不是说他兵力部署完毕,而是基本的军事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维度展开深入剖析,认为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全球层面上向亚太倾斜,区域层面上从东北亚向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扩展,同时扩大驻亚太美军规模并保持亚太美军的绝对技术优势,从地理和能力两个维度推进亚太军事“再平衡”.虽然未来美国军事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大方向不会动摇,但考虑到外部掣肘、财政紧缩、军队瘦身以及华盛顿的政治僵局等因素,短期内美国亚太军事“再平衡”能否取得明显进展仍是一个未定之数.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之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对台军售增加,今年4月撞机事件后,8月下旬,美国在南海海域又进行了一次双航母战斗群作战演习。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得不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和部署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得了原西班牙的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从而初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军事立足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美国在欧洲组建北约组织,与苏联对峙,在亚洲则拼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军事条约为基础的亚太前沿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7月20日,《权力盛宴的黄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对策》课题组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新书发布会。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的重要成果,探讨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路径、动因及其发展前景,分析其对地区尤其是中美关系可能造成的影响。来自外交部、团中央、在京学术机构、驻华使  相似文献   

10.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以中国为假想敌、不断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安全战略态势从离岸平衡转向中心主导,军事基地布局从一线拒止向二线打击延伸,军事同盟结构由权威等级向利益扁平化发展,总体军事基调愈益锐化,呈现出霸权转型之势。美国亚太军事霸权转型大体遵循以权势霸权弥补制度霸权失效、借力同盟增加权力安全距离的思路,最终目的在于霸权护持。然而,美国亚太军事霸权转型效果并不理想,虽取得短期成效,但同盟嫌隙持久存续,秩序重塑漏洞百出,美国的霸权主导难以维系,被迫逐渐向霸权护持过渡。  相似文献   

11.
亚太再平衡时期,军事及安全领域的长期合作正在逐步主导美国的东南亚军事任务设计。在对未来和平趋势的预期基础上,亚太再平衡阶段的美军任务日益重视防务合作、援助以及救灾等领域。通过强化美国与盟友及伙伴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军事合作,推动东盟国家的力量整合,并确保美国军事力量的地区存在以及战时通道权。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执政五年来,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因一系列内在矛盾与缺隐而深陷"欲求交易而不成,维系现状而不得"的困境之中。奥巴马政府将朝鲜实质性"弃核"作为美朝对话的唯一前提的做法在原则上延续了前两任政府对朝"总体交易"的思路,但美国将"弃核"门槛的高悬与外交姿态上的强硬又几乎断绝了这种"交易"当前达成的可能。对朝军事态势上由"延伸威慑"向"针对性威慑"的步步演进表面上旨在阻遏朝鲜军事挑衅与核武开发对其地区盟国的威胁,但恰恰是美国这种强势且压迫性的军事姿态使得朝鲜时刻感到芒刺在背,在极度的不安全感中坚定其"拥核自保"战线。在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朝核与半岛问题既是美国的安全挑战——拥核的朝鲜的确对美东北亚前沿军事部署构成重大威胁;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其战略机遇——以朝核问题为抓手,美国巩固同盟、调整部署、强化存在等一系列举措都得到了口实与助力。出于上述考虑,奥巴马政府对朝的"战略忍耐"实质上没有给出明确地对朝战略指向与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是在"总体交易"的传统战略思路与刻意"淡化"问题、"固化"矛盾、对之或"推卸责任",或"因势利导"的机会主义短期路线两者间采取了平衡兼顾、相机而动的实用主义做法。从效果上看,上述做法在强化对朝施压力度、配合助推"再平衡"战略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却事实上放任了朝鲜拥核的步伐,恶化了危机的前景,增加了未来解决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美国关闭在伊拉克所有"刚性基地",从伊全部撤军,同时又以雇用私人保安、安插安全和情报人员、保留军事培训人员与军事顾问、部署特种空军力量等方式,在伊拉克保持"柔性存在"。这种"柔性存在",在国家层面有助于美国稳定和控制伊拉克;在地区层面有助于美国遏制伊朗,维护海湾地区力量平衡;在全球层面有助于美国减少军费开支,推动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柔性存在"体现奥巴马政府在中东乃至全球军事部署问题上的"新思维",即军事存在的小型化、机动化和隐蔽化。  相似文献   

14.
杨震  丁伊 《东北亚论坛》2021,30(5):112-126
美国近年来的地缘战略已经从"亚太再平衡"转变为"印太战略".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战略,"印太战略"延续了"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在范围和方式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盟国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这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针对性强且地域广阔的地缘政治战略.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日本和澳大利亚近年来加强了海洋事务的合作,具体而言,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海军装备贸易、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相关人员交流等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合作带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且大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因此对于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尤其是南海地区的海洋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东亚军事"再平衡"政策是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上任后,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理论基础上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此后,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菲同盟是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进最为同步的一个同盟,美国视其为该战略的"核心"。美菲同盟的强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菲律宾对南海领土图谋之间存在契合。美菲同盟在美国再平衡战略背景下迅速机制化。美菲同盟在美国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着进入东南亚地区多边机制的介入功能,承载着重空间轻基地、少投入多产出的威慑功能,体现着由关注非传统安全向关注传统安全的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相比美日、美韩、美菲、美澳这四大亚太同盟关系,美泰同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发展近年来磕磕绊绊,时而游离,时而受挫.截至2014年底,在美国亚太五大缔约盟国中,泰国是唯一未与美国建立外长加防长的“2+2”年度对话机制的国家.一方面,美泰对彼此的军事安全需求仍很强大,军事同盟2012年获得有力提升,全方位军事合作也在向前推进,尤其是泰国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协调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另一方面,美泰在军事合作中相互间也存在诸多不满.泰国政治斗争导致政府频繁更换,2014年泰国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陆军司令巴育将军随后担任总理.美国认为,泰国内乱迟滞了美泰军事合作,同时泰国非常注意美泰军事合作对中泰关系的影响,让美国觉得泰国在同盟问题上三心二意.泰国则不满美国借出售武器监控泰国军队,很多泰国学者还担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会给亚太地区带来新的紧张局势,引发国家间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东南亚战略调整与联合军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从"再平衡"向"印太战略"演变,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日趋增长。特别是在针对中国构设的围堵和高压态势中,部分东南亚国家因与中国存在主权争端,被美国视为可资借用的平衡力量。美国对东南亚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综合性政策,其中美国长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是美国保持军事前沿存在和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关系的重要方式。文章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联合军演进行梳理与分析,理清美国东南亚战略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并对其对未来中国周边安全影响的可能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入了新阶段,谋划了新规划,包括军事力量的新部署、防务外交的新任务和安全架构的新调整,在战略外交和战略经济两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有突出亚太但仍兼顾欧洲和中东、建构"印—亚太"海洋地缘战略区、谋求战略创新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