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南宁市在与东盟国家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以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等一系列框架协议的签署及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2.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与战略价值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极国家的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公约为处理北极问题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和法律依据,但部分海域的法律地位仍存在不确定之处.北极地区国家在地区事务中既合作又竞争,对其他地区国家的参与心存顾忌.目前,北极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中国希望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愿意在尊重该地区国家主权等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东盟多式联运框架协议>的详细剖析,并和中国的海运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东盟多式联运框架协议>是东盟国家发展"门到门"运输的法律依据,与中国一样,在<鹿特丹规则>已经颁布的背景下,东盟国家应研究、吸收和借鉴<鹿特丹规则>,对"门到门"运输的法律规定进行立法修订,从而达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海运立法趋同性,为自由贸易区内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济合作包括农业、农机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拥有18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烟草开始了对人类的一场持久而又残酷的“战争”。世界卫生组织在《195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吸烟死亡率》的报告中指出:“世界上每10秒钟就有1人因吸烟而失去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4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纵观当今世界,除了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外,香烟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都面对着一个既简单又艰难的抉择——要香烟,还是要健康?  相似文献   

7.
钱皓 《国际观察》2002,(3):9-12
<北大西洋公约>自1949年签署以来,其"第5条款"对"集体防御"之强调改变了传统的以"集体安全"为核心目标的国际公约的模式.解读"第5条款"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我们对"共同防御,联合行动"的义务和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9·11"事件与"北约"对<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的启动表明国际社会正式进入一个"后集体安全"阶段,即"集体防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中国在联合国表示原则上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维和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热点地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必须在推进维和机制完善、扩展维和任务领域及优化维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协议>是中国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指导文件.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21日-22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以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世界>栏目联合举办的"2001年国际形势"大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总参二部、经贸部、国务院发展中心有关研究所、国防部战略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社科院各研究所、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江苏社会科学院等150多位专家学者和老大使与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海<解放日报>、上海文新集团驻京办事处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中心也派出著名资深记者和著名主持人、制片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