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2篇
法律   346篇
中国共产党   194篇
中国政治   515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4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美国外交在战略规划和实际部署上都出现了变革和调整。美提出变革外交计划并公布国情咨文,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赖斯提出变革外交计划,重视新兴国家和转型国家,并赋予外交队伍新使命,整合并强化对外援助机构。布什公布国情咨文。称中印已成为美经济新的竞争者.提出要继续致力打击恐怖主义及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革。在四年防务报告中,美规划了未来军事战略防范重点、应对策略及军事部署方向,全球军事部署重点将转移到亚太地区。布什3月公布上台以来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推进自由”作为首要目标,强调大国合作.同时渲染伊朗核问题的威胁,重申坚持“先发制人”原则,强化对欧亚结合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爱国者法案》看美国反洗钱策略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风 《中国司法》2002,(10):57-58
“911”事件之后,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作斗争已成为美国头等重要的战略任务。为此,美国在国际和国内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试图通过立法切断国际恐怖组织的经费来源并且严厉打击资助恐怖活动的资金交易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国内立法是《采用适当手段拦截和切断恐怖主义以助美国团结和强大2001年法案》,此法律也被简称为《美国爱国者法案(USAPATRIOTACT)》。实际上,该法案早在“911”事件之前就已基本形成,它颇有先见之明地为随后开展的、以反恐为重心的金融监管和围剿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并且明显地反映出美…  相似文献   
5.
江国青 《外交评论》2005,16(6):89-94
从国际法,尤其是国际人权法的角度,探讨“反恐与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恐怖主义严重侵犯人权,但反恐与保护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反恐措施不当也会侵害人权,并对国际反恐斗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注意二者的兼容性,而不应顾此失彼。在国际层面上,国际联合反恐必须纳入国际法和国际反恐公约的框架内,应以促进和平与发展、保障基本人权为最终目的。这样才能实现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是关键.北京奥运会面临着国际恐怖组织、"东突"分离势力、台湾分裂势力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赛场暴力、"集中性"违法犯罪的困扰,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将严重危害奥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危及国家的主权、国家声誉.应建立配套协调的安保体系以保障奥运会的安全.要协调好安保与节约、高效,安保与国家主权,安保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矛盾.安全奥运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6年4月3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德美看似亲密的反恐合作关系却在德国法院审判"9·11"事件中的国际恐怖嫌疑分子穆特萨迪格和穆祚迪案中陷入了困境。两国政府在反恐策略上的差异为这两个案件的结局规定了方向。德国政府部门拒绝向德国法院提供关键证据,损害了德国检察官的指控能力。美国政府拒绝与德国法院合作,则直接冒犯了德国法院的自尊。由于审判是在德国民众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以及阿尔布莱格监狱丑闻之爆发的背景下进行的,德国公共舆论同情被告人,积极影响并支持了法院的判决。这两个案件可以视为德国法院及民众对布什政府所实施的反恐策略的一次大审判,判决结果是布什政府败诉。  相似文献   
9.
李志萍 《公安学刊》2005,(1):103-106
香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模式是集中指挥,谈判先行,武力戒备,力争和平解决.基本经验是:一、确立安全至上是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的基本理念.二、指挥员不谈判,谈判员不指挥.三、从处置对象提出的各种要求中,去捕获和满足其基本需求.四、利用和防止"斯得哥尔摩"现象.指挥官在处置初期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包括运送计划、接受人质计划、接受死者或伤者计划、人质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突然逃走处置计划、嫌疑犯投降处置计划、即时进攻计划和全面进攻计划等,每一个计划都须形成书面文字记录,以备事后检讨和问责.  相似文献   
10.
黄莺 《国际资料信息》2005,(8):22-27,16
与中东、南亚一些长期遭受恐怖活动折磨的地区相比,东南亚恐怖活动并不“十分严重”。但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后,东南亚面临的恐怖威胁急剧增加。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的兴起、国内政局的动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二战后该地区长期存在的分离主义运动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减弱也使一些国家的恐怖活动无法得到遏制和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