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国家治理需要建立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基础之上。无论是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还是中国自身的历史探索均表明,"政府+市场+社会"构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也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努力构建和营造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秩序。国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关系,良性合作亦是可欲可求的。因而,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间,还要寻找社会的支持。构建以"政府+市场+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动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22.
市民社会研究是西方政治学研究者的重点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一种话语,向纵深方向拓展。检视西方社会研究,可以总结发现它的发展有三大流变过程:从“与野蛮社会的分离”到“与政治社会的同义”,从“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到“多种属性的赋予”,从与“经济社会的分离”到“文化与公共交往领域及第三领域的拓展”。在三大流变中,其核心议题一直在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形成了合二为一、二元分立和胶合互动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
陈朋 《求实》2007,3(10):68-7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扬弃、积淀和升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的生动性和复杂性。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作出概括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就是: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民生为本,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4.
陈朋 《理论与改革》2012,(2):145-150
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转型推动了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分析过程中,研究者主要沿着两个视角展开:或把市民社会看作一种学理分析资源来研究,或将市民社会看做一种实体社会资源来分析。不同的研究目的,决定了研究者不同的视角取向,因而两种不同视角不是截然对立的。无论是作为学理资源,还是看作实体建构,市民社会研究都有其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显见价值。  相似文献   
25.
陈朋 《长白学刊》2015,(1):48-52
实践表明,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发展之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当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这一时代命题,需要从三重维度来思考其"元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当前主要忧患什么?何以在忧患意识中提升执政能力?这是解读和阐释中国共产党树立忧患意识的基础议题。  相似文献   
26.
张华  陈朋 《理论月刊》2006,(10):162-165
以“村庄政治”为研究视角的分析,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27.
中国协商民主60年: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生长逻辑和运作特征。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轨迹是先从政治领域起航,再到政治和社会两大领域齐头并进。国家与社会的共同作用实现了这一民主实践的累积和提升。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社会在其间的共同作用更加鲜明和突出。推动中国协商民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建构现代国家和培育社会资本是最重要而又最为基本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8.
村干部虽然不是"官",但却是最贴近基层的治理力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其腐败问题不容小觑。较高的发展态势、涉"地"腐败占主体、个体腐败多样化与集体贪腐并存、"小官巨贪"式腐败不断显露、村庄"一把手"涉腐增多是村干部腐败的新特征。乡村治理结构失衡、基层民主相对滞后、有效的监督制约缺位、不良的乡村政治生态是产生村干部腐败的深层次因素。这些问题同"四个民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直接相关。因此,破解村干部腐败难题,重要之维就是从"四个民主"的角度寻求有效突破。即:要优化基层民主选举程序,筑牢预防村干部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打造科学合理的民主决策系统,构筑预防村干部腐败的堡垒;修复基层民主管理漏洞,拓展预防村干部腐败的载体;建立上下并举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权力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2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指明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又提出了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要发展,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的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县域政治生态不仅是群众观察整个国家政治生态基本面貌的  相似文献   
30.
正经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保证监察委员会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遵循。建立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梳理总结管党治党、制度反腐经验教训,准确研判新时代廉政治理发展规律而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