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村干部腐败新特征及民主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村干部虽然不是"官",但却是最贴近基层的治理力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其腐败问题不容小觑。较高的发展态势、涉"地"腐败占主体、个体腐败多样化与集体贪腐并存、"小官巨贪"式腐败不断显露、村庄"一把手"涉腐增多是村干部腐败的新特征。乡村治理结构失衡、基层民主相对滞后、有效的监督制约缺  相似文献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它能为多元化的社会提供共同的价值指引和理想目标,继而发挥价值整合的功能;它能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继而发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功能;它与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成果具有深厚的内在关联,继而能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它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能彰显出鲜明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53.
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发挥着建构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通过明确制度建设的理念前提、健全制度化不信任的常态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等层面来实现信任质态和治理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调查发现,国家政权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而设定的街政居治的治理格局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反却呈现出任务型自治的非健康状态。面对任务型自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强化理性、权利、责任、合作,以实现街居之间的和谐互动、共生双赢,是当前建构城市街居治理体制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民主合作型治理可以避免街居之间的合作惰性或合作匮乏的困境,是构建合理的街居治理体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5.
陈朋  张明军 《人民论坛》2014,(11):11-13,256
农村公共文化正面临衰败的危险。从深层次看,其衰败主要源于市场化进程的裹挟和冲刷、压力型治理体制的内在制约和乡村治理资源的匮乏流散等多重因素的合力挤压。培育农村公共精神,建构协商合作型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农村公共文化的内生机制,传承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是理应积极推动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有可能受到决策影响的行为主体,围绕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通过直接参与商议、讨论或咨询的方式,展开积极、理性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体谅,彼此让步.从而尽可能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达成共识的一种民主治理形式。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离不开对其运行机制的理性认知和全面把握。实践表明,公共协商、理性沟通和偏好转换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三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7.
双重身份的改革:乡镇政府改革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府一身兼具"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双重身份,使乡镇政府既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者,也不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者.后税改时代,构建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在价值要求都在呼唤乡镇政府承担"政治实体"的一元身份.同时,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机遇也为乡镇政府承担"政治实体"一元身份的定位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思考乡镇政府改革的时候,必须转换思维,明确乡镇政府身份,积极克服乡镇政府改革的难点.  相似文献   
58.
责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价值理念,现代政治不仅要求公共权力是高效的,而且也是负责任的。但是,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认识的有限理性和纠偏不作为的现实需要等角度看,一个富有韧性的政治系统在强调问责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虽然容错与问责有不同的内在逻辑理路,但它们都着眼于促进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和效能提升。因此,实现二者的同步推进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关切。中央层面对问责与容错的重视对各地的实践探索既是一种倒逼也是一种推动。但是,当前实现二者同步推进的典型案例并不多见。案例分析表明,影响问责与容错同步推进的因素主要在于如何精准界定容错与问责的边界、对政策标准宽严尺度的合理拿捏以及能否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讲,要实现问责与容错的合理均衡,理应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9.
陈朋  张明军 《人民论坛》2014,(4):11-13,256
农村公共文化正面临衰败的危险.从深层次看,其衰败主要源于市场化进程的裹挟和冲刷、压力型治理体制的内在制约和乡村治理资源的匮乏流散等多重因素的合力挤压.培育农村公共精神,建构协商合作型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农村公共文化的内生机制,传承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是理应积极推动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0.
权力腐败是一种客观现象。从具体个案的分析视角分析权力腐败问题,能对某一腐败现象作出更为细致入微的解剖。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在整个权力腐败问题域中具有突出典型性。数据表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因其所处岗位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不同特征。从领域看,多面向并存,"三重一大"尤为突出;从形式看,窝案串案增多,腐败共同体逐渐显现;从规模看,贪腐数额、谋取私利巨大。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诱致的结果,绝不是某个单一因素所致。其中,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导致的权力失控与潜规则盛行、熟人政治而形成的生态异化是两大诱发因素。这说明,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实施有效治理,关键是在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抓好"科学配权、规范用权、有效监权、严惩滥权、生态引权"这五大实践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