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4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2篇
法律   514篇
中国共产党   190篇
中国政治   456篇
政治理论   126篇
综合类   7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政府公共危机处置的阶段划分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亟待加强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应当科学认识政府危机管理的全过程,正确处置危机管理程序.政府危机管理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4大阶段,针对政府危机处置的程序,可以从10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2.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China's networked public sphere has become a critical site in which various actors compete to shape public opinion and promote or forestall legal and political chang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embers of an online public, the Tianya Forum, conceptualized and discussed law in relation to a specific event, the 2008 Sanlu milk scandal. Wherea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e Chinese state effectively controls citizens' legal consciousness via propaganda,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ity by the Tianya public was not a top‐down process, but a complex negoti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parties. The Chinese state had to compete with lawyers and outspoken media to frame and interpret the scandal for the Tianya public and it was not always successful in doing so. Data show further how the online public framed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 as indicative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 regime and critiqued the state's instrumental use of law.  相似文献   
63.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体化社会是社会差异化发展的产物,生态良知则是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现代人与自然的差异片面扩大,生态良知在个体本位中的存在样态便呈隐性状态,这是个性张扬的结果。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是生态良知存在的根基,理性地考察个体本位中的生态良知,对于当代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企业改制后,工会工作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和新的问题.为更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与“不改”的辩证关系,提出改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有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66.
"省直管县"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术界对改革后地级市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研究较少,这与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认为,应将"省直管县"后的地级市定位为"城乡分治、市县并置"格局下的"区域增长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裁撤涉农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职能,重视文化教育职能,突出公共服务职能,通过行政区划的渐进调整、省级政府的职能转变以及市县关系的重新建构体现其定位与职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正>Standardization injects fresh impetus into Hainan’s tourism development Hainan is a place of dreams to Wang Yanfen,who went on a long-planned visit to the southernmost province of China,the same latitude as Hawaii,in late November.With its warm weather and beautiful scenery,Hainan,hailed as the"back garden"of China,is  相似文献   
69.
在新兴大众传媒场域中,新媒体从业人员充当着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社会公正维护者、社会责任承担者三大重要角色.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引导,促进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工作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格局,遴选培养一支优秀的新媒体代表人士队伍,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新方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面对地方治理需求侧(社会公民的期望)与地方治理供给侧(地方政府能力)之间的落差,应摒弃地方政府与基层组织二元对立模式,建立全新的"分权、互动"基层自治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多元主体纳入地方治理体系来共同履行公共职责。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经过创造性转化,为基层自治提供包括培养自治能力、培育自治组织、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协商、衔接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在内的充分而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