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9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分析得出“重情者”是18世纪的忧郁症患者,其根源在于没落贵族绅士阶级对于失去的社会身分挥之不去的依恋。感伤小说不妨可以称为无力应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贵族绅士阶级的挽歌。  相似文献   
132.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 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 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 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 分析得出“重情者”是18世纪的忧郁症患者, 其根源在于没 落贵族绅士阶级对于失去的社会身分挥之不去的依恋。感伤小说不妨可以称为无力应对早期资本 主义社会现实的贵族绅士阶级的挽歌  相似文献   
133.
试论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统一问题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1876年以前以及1876年以后近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传统关系,指出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于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代表的海洋势力侵略中国大陆的野心。接着分析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独立与统一问题上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统一问题上可以起到三大作用,而这三大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半岛南北双方实行相应的内政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4.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国土分裂的现实塑造了韩国国家安全研究。在研究议题上,大国竞争与韩国的安全战略选择、朝鲜半岛分裂及朝核问题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主要议题,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问题意识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研究范式上,韩国学界广泛借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同时,考虑到本土问题与西方范式之间的错位,韩国学界也进行了反思,其中,加强外交史研究与区域国别的研究是学界提出的两条重要思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批留美归国博士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力量,这提升了韩国安全研究的学术规范性与国际化水平。另外,通过学科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努力,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也基本确立。通过国策研究机构、社会智库的发展,学术研究与政策决策之间也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35.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136.
李实 《法国研究》2021,(2):83-93
女性书写在女性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妇女城》和安娜·德·法兰西的书信集《给女儿的教诲》为考察十五至十六世纪法国的女性摄政制度提供了文本基础。通过解读源自权力核心阶层的女性创作,展现特定历史时期法国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困境,揭示其社会政治处境与文本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和发声策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女性书写中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双重构建。  相似文献   
137.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年)是世界级文学天才和思想巨匠.一百多年来,泰戈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一再被翻译出版,关于他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世界的泰戈尔研究成果中最丰富、最全面、最深入的当属泰戈尔的母语地区——孟加拉语地区的泰戈尔研究.从东孟加拉到东巴基斯坦再到独立后的孟加拉国,泰戈尔的研究也由于政治、文化、宗教等原因经历了很多的跌宕起伏.泰戈尔曾被认为是"印度文化的继承者"而被巴基斯坦禁止.印巴分治十几年间,泰戈尔研究主要都局限在"少数开明的文学家和数量庞大的宗派主义者"之间的"泰戈尔论争"中.1961年围绕泰戈尔的百年诞辰,东巴基斯坦的整个文化阶层和政府对立.泰戈尔也逐渐成为孟加拉文化的旗帜,激励了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人的语言和文化政治运动,成为激励孟加拉国独立的精神源泉.孟加拉国独立后,关于泰戈尔的相关性的争议又起,开始了对泰戈尔重新发现和研究的过程.梳理孟加拉国的泰戈尔接受史对于我国的泰戈尔研究,对于加强中孟、中印文化交流与互鉴,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践1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一带一路”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深刻调整、中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无论对双方发展还是对南南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从政策沟通、打造合作亮点、拓展朋友圈、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推进,使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