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380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9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许梅 《八桂侨刊》2019,(2):10-17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出于吸引更多海外侨资的需要,开始着手对侨民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正。2004年36号决议出台,越南对侨民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政府改变了过去对来自西方国家越侨的警惕和排斥态度,对海外越南人的身份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通过修订《投资法》和《国籍法》,颁布一系列出入境和房地产优惠政策等方式,为越侨回国探亲、定居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并初步形成了法律和政策框架系统,吸引了大批拥有一定资本和技术专长的越侨回国发展,开展合作。改善并加强了越南政府与海外越南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南自身经济和对外关系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2.
论民法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具体表现为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其形成有着经济与人文基础。由于长期的封建历史传统、商品经济不发达、公法优位、泛道德主义与重刑主义严重等原因,我国没有形成私法传统,缺失民法理念。民法理念对于引导民法典的制定、培育私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死刑废除已经是世界性趋势和国际公约的要求,我国刑法学界已在限制死刑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死刑废除的论证上还存在诸多争议。德里达对死刑的解构有助于死刑废除。死刑在关系到社会基本公正实现的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基本功利的实现,当其不再是为社会公正的基础或主要方面时,便是其被废除之日。  相似文献   
124.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Public Opinion(1922)一书是研究舆论/民意问题的传世 名作, 80 多年来在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科中影响深远, 我国直到1989 和2002 年才出现两个中译本, 由于该书的跨学科性质而且年代久远, 中译本对作品主题的领会不尽准确, 一些关键概念, 譬如刻板印象、媒介工作常规、政党核心层等的翻译上存在问题, 应引起研究者的注 意。通过对这七个概念的讨论, 梳理李普曼在该书中所表达的民意/舆论思想和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25.
二战初期,英属马来亚华人就已展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中国抗战。英属马来亚印度人则主要通过举行罢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希望英国殖民政府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日据时期,马来亚华人开展富有成效的抗日武装斗争。马来亚印度人则通过与日本人的合作,借助日军的力量,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希望推翻英国人在祖籍国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民族主义和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二战时期马来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政治活动既有共同点和相似性,更有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一个重要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带来的是人才的回流。进入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纷纷来华投资、创业,掀起了回归祖(籍)国的高潮。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流有利于弥补中国高级人才的短缺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7.
论韩愈碑志文的古文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碑志文创作大家,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中坚,其碑志作品大都是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创作的,内容上弘扬道统,坚持民本与仁政思想,反对佛老,行文气势充沛,内容丰富,写法上叙议结合,注重细节描写,发不平之鸣,语言清新自然,体现出明显的古文体性。  相似文献   
128.
论高管“问题薪酬”的董事问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遇高管薪酬,董事就可能基于互惠和群体思维等情景以及单纯接触效应和框定效应下的生物本能,无意识地"董董相护",高管"寻租"如愿以偿,自应对董事问责。理性回路下的注意路径不能对情感回路下的"董董相护"对症下药,实际上放纵了高管"问题薪酬"。以诚信路径予以涵摄,则可以不枉不纵。是否构成"董董相护",需借助于高管薪酬的合理性进行推论。基于高管薪酬合理性边界的模糊性,拿捏高管薪酬的合理性,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指针,借助高管薪酬的标准、水平和结构的合理性,厘定相应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9.
人才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中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本文以新加坡经济转型阶段中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措施为研究脉络,全面阐述其人才培养、引进和配套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新加坡人才战略实施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的可移植性分析,提出中国在借鉴新加坡人才战略模式上的制度适应性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0.
陈钰玲 《前沿》2013,(12):83-85
请求权竞合现象是大陆法系追求法典理性形式的结果.请求权的产生基于法律关系,其识别有赖于规范构成要件.以构成要件为线索,请求权竞合现象产生的逻辑应是“一项法律事实——符合数个规范构成要件——产生数个目的相同的请求权”.在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处理上,实体法应在恢复权利状态的目的指导下,承认被害人依法享有的各独立请求权,保障被害人请求权行使的自由.程序法上,出于纠纷一次解决的需要,诉讼法则应选择“诉的声明和权利发生事实”作为诉讼标的的内涵和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