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核不扩散条约》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不扩散的形势依然严峻。自核武器诞生之日起,核扩散与核战略就是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主题"。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一问题更加凸现出来,成为眼下世人关注的焦点。核武器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核武器在冷战时期起到了遏止战争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国际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核武器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及核不扩散机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核扩散仍在继续,核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32.
正冷战时期,在两极的格局下,核武器是超级大国博弈的工具,核打击的灾难后果,导致了拥核国家的核恐惧——任何核冲突都会导致全人类的毁灭。核灾难的可预测性避免了全球核冲突,客观上促成了全球的核势力均衡,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核不扩散体系处于可控范围下的稳定。伴随着冷战结束,全球核态势进入了新的时代。核武器不再是超级大国军事外交的武器,而是成为弱小国家防止外来干涉的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工具。掌握"核按钮"的"弱国"  相似文献   
33.
冷战时期,随着核武器的不断增加,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核威慑的依赖程度则不断下降,从最大程度的依赖到较大程度的依赖,然后再到较小程度的依赖。冷战后,美俄核威慑战略所针对的对象、目标发生了变化,所依靠的核力量结构发生了变化,核力量对比的态势也发生了变化。在今后20年内,有核国家将仍然坚持和十分重视核威慑战略,最终彻底消除核武器和实现“无核世界”的愿望及趋势,仍显得比较艰难和遥远。  相似文献   
34.
印度共和国自1947年独立后,一直在追求称霸南亚、跻身于世界大国的目标。冷战结束后,印度制定了“北防中国、西攻巴基斯坦、南占印度洋、东扩势力范围”外加核威慑的军事战略。近10年来,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印度本着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的原则,为陆、海、空三军研制、开发出了各种武器装备1100多项,并且成功地进  相似文献   
35.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的签署,标志着欧洲向真正的政治联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其中包含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如要进一步实现防务的一体化,迟早将讨论未来欧洲安全结构中的核因素问题。然而,在德国国内,至少自1991年统一以来。  相似文献   
36.
37.
陈海宏 《理论学刊》2007,(11):103-108
冷战时期,美国形成了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各种军事战略,包括"遏制战略"和各种核威慑战略,如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这些战略和军事思想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8.
美国国防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于2002 年1 月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在经过近10 年 的调整后, 新世纪的美国核战略已现雏形。新的核战略在坚持核威慑的同时, 将威慑的对象扩大并 且重点发生转移, 提出建立“新的三位一体”威慑力量体系, 加强常规和防御力量, 构建一种全方位 的威慑。新世纪美国核战略的调整必将对大国关系、战略态势和未来的国际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 响。  相似文献   
39.
章成 《求索》2014,(3):162-166
核威慑是国际政治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有关核威慑的国际法讨论主要立足于价值评判与制度性的回应与完善。核威慑理论的本质并非核武器的使用,而是要发挥核威慑的预防性吓阻功能,从而服务于有核国家的战略目标及国家利益。在国际法视角下,核威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核威慑在国际法上的积极评价主要包括核威慑在客观上有利于国际和平,对本国安全与发展有积极保障作用;消极评价则是核威慑政策的适用缺乏足够的国际法理依据的支持,核威慑作为国家战略博弈手段的可行性的实证缺失,以及核威慑政策运作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为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核威慑加以制度完善,有核国家应自觉肩负起国际法律与道德责任,同时联合国的制度规范职能需要更加完善,对核威慑的适用加以明确制约。  相似文献   
40.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威慑与国际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到来 ,传统威慑观念及威慑战略日益经受冲击 ,核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威慑战略的结构与功能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威慑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变化给国际安全形势增添了诸多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