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2篇
法律   287篇
中国共产党   368篇
中国政治   597篇
政治理论   313篇
综合类   3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正来教授试图凭借"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经由关系主义视角来探究和处理"应然"与"实然"、中国与西方、中华民族与世界结构的关系.然而,将关系主义批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法律哲学批判和建构这一研究对象上来的时候,邓正来可能会夸大一些问题,甚至可能遮蔽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开放和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建构21世纪的中国法律哲学.  相似文献   
22.
吴鹏森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03-107,114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式”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各种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逻辑矛盾与理论混乱,而且有助于认清中国近现史研究中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3.
当前,构成现行国际体系的许多要素或已消失,或正处于消失、转变的过程中。国际体系各个层面、领域呈现明显的动荡不定状态。国际体系结构处于一种"复合状态"之中,多种国际政治文化、国家关系互动模式、国际行为逻辑和发展趋势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家间同时存在与发展。国际体系结构转型最重要特征就在于这种"复合状态"的普遍存在。国际体系结构日益复杂化有利于体系宏观结构朝进步的方向发生变化,并对微观权力转移产生越来越大的和平压力。二战后国际体系微观权力结构出现重要的和平转变表明,传统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及其遵循的行为逻辑,已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4.
"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国际秩序观的提出是国际秩序理论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它由安全、发展、和谐三个关键概念所组成,关注三个层次不断递进的目标,即通过共同安全实现持久和平稳定,创设国际秩序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既满足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需求,又促进全球安全威胁根源的消除,为国际秩序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开放包容实现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实现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和谐世界”所提出的目标和新观念,以及解决国际秩序建设中安全困境问题、国际秩序的持久和平稳定问题以及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问题等三大难题的思路,已经使它超越了西方国际秩序理论,成为一种崭新的国际秩序构想和范式。  相似文献   
25.
张丽红  滕培圣 《工会论坛》2005,11(6):112-113
行为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理论分析和事实推理的起点。关于这一问题一直存有一元与多元之争。全球治理的出现推动了行为体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但当前学界却缺乏一个对多元行为体进行认知的合理范式。本文在对以往范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全球治理的实践出发,以国家、公民社会两分法为哲学基础,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三轨”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26.
老子的人际目标和人际技术是老子人际思想的基本内涵。老子构建人际关系的目标侧重于实现个体社会意识的觉醒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以静己修身、救人利物为途径,其中,静己修身是核心。老子的人际技术是为其实现人际目标服务的。由于"道"本身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在老子眼中,只要是合于"道"的技术就是好技术。老子共有三大人际技术:道法自然、容公道久、曲全枉直。尽管老子的某些理念经常被人曲解、误用,但其超然的人生境界和高明的处事哲学至今仍值得人们琢磨和效法。  相似文献   
27.
犯罪学研究中引入了“范式”思考。本文在梳理和评析目前国内犯罪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学的“犯罪范式观”。  相似文献   
28.
网络经济对政府行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要求 ,如建立有限政府、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提高行政效率、增强透明度等。行政法所规制的行政范式也面临重大挑战 ,政府行政应当立足于现代人文精神、促进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强调行政权的公共服务本质、突出行政的法律从属性以及建立行政程序中的参与合作机制 ,以实现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29.
刘歆立 《学习论坛》2005,21(11):70-72
仅有5000字的《老子》一书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大致涵盖重身轻物的生命至上思想、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为而不争的基本人生态度和“出生入死”的超然生死观等方面。发掘《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0.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