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374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对“利”的合理追求值得肯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味对"功利主义"进行批判有失偏颇,应该看到,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仍不乏肯定"利"的思想光辉不存在抽象的功利主义。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我们会遭遇到不同的功利主义相对而言,功利主义是与理想主义相对的一种价值观。前者主要是以个人生活欲望的满足为生活的标准;后者则是一种宏大叙事,往往用集体、民族、国家的名义营造个人行为的价值。功利主义的优势  相似文献   
922.
张大川 《学理论》2009,(25):163-164
西方史学中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主张"史料高于一切",历史研究的确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地以史料为依据,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但是要是一味、单纯地考证史实、引经据典,那么历史学就变成了史料学,而非一门系统的科学。正因为此传统史学的这个局限性,西方史学界对历史叙述的兴趣开始复兴,但是新的挑战,尤其是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使史学在叙述时遇到了客观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3.
屠格涅夫的<猪人笔记>从生命感知的角度去进行空间叙事.以鲜活灵动来突出大自然旺盛的生命活力;以纯朴浑厚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去写农民身上的生命本质;以衰败没落来写地主的生命现状,表达出鲜明的生命主题,从而与读者建立起一座交流生命感情的桥梁.  相似文献   
924.
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作为广大群众重点关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平民性,贴近生活。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如一味重复民众普通生活,播放大量不健康及有误导性的内容,有时甚至发展到一味去发掘凶杀、色情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以此去吸引群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925.
20世纪中后期,海峡两岸相继形成了现代派文学创作热潮,而二者对于人的关注和思考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表现现实性较强的现代人的某种异化和悲怆感,不乏对美好人性人情的展示;后者则侧重抽象化地表现人性中残忍、丑陋、冷漠、窥视欲等负面因素.另外,台湾与大陆都有对传统小说叙事艺术手法的超越,较多注重叙事延展的内在逻辑、对横向移植与纵向继承关系的适度处理,是台湾现代派整体艺术成就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26.
晚清至五四时期纷繁芜杂的时代影像折射出历史转型中的潜层巨变。该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源文化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性说明,他们因政治规约、传统赓续及家族疏离等三重维度统摄下的身份暗示与体验认同的差异,建构出多元化的外源性汉语叙事符号。这种特殊的文学书写使知识分子的外源性言说原点在异域与本土之间位移,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诉求。  相似文献   
927.
吴凯 《探索》2022,(4):13-26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将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价值内嵌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的创造过程,并以文明形态的适应问题、实现问题、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回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社会主义”的文明性、展现“现代化”的中国优势、凸显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特质。以理念观照为立足点,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密码,中国治理的文明场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格局,中国价值的文明内核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选择。从表达路径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叙事来看,需要用世界图景映现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理论蕴含,用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故事以增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国际认同,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作品质量。在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文明故事的同时,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选择,谱写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928.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丰富的、多元的、充满内涵的,其叙事表现着党的领导水平与宣传能力,影响着政党权威与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从叙事观念的形成到叙事话语的互动,形成了叙事范式逻辑。革命叙事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形象重要的表达方式,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舆论与公共话语的时代性发展。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叙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记忆与叙事书写,更影响着当代党史研究的历史认知与政治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929.
陈壮鹰  王坤 《德国研究》2023,(1):127-138+152
卢卡斯·贝尔福斯蜚声当代瑞士文坛,2019年被授予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殊荣——毕希纳奖。其代表作品《百日》拓展了德语文学中关于大屠杀的时空语境,将读者拉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非洲卢旺达大屠杀,用文学的方式观照这段被忽视与遮蔽的惨痛历史,展现创伤的障碍和延宕,刻画个体创伤下受害者与加害者的双重身份矛盾,并对不同群体的集体创伤进行多棱镜呈现。作家在小说中讨论并反思善与恶、罪与罚、人性与道德、创伤与救赎等深层次问题,提醒人们铭记历史,避免灾难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30.
车轲 《德国研究》2023,(1):4-31+149
在德美同盟中,德国并非完全追随美国,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在“战略协调”与“外交对抗”之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本体安全理论,德国动态调整对美同盟政策的动力机制源自于德国维护其“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和“正常大国”复合型外交身份稳定性的需要。德国在“战略协调”和“外交对抗”之间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德国复合外交身份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当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严重威胁到德国外交身份的稳定性时,本体安全机制会推动德国调整其对外身份的叙事结构,指导德国采用外交对抗或战略平衡的方式应对由此导致的身份危机。不过,德国的对美政策调整被限定在外交身份框架的范围之内,因而两国间的分歧不会造成德美同盟关系的根本性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