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15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施行以来,庭审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给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带来的考验,努力做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不减,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质量上升。  相似文献   
22.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情报信息已成为推动公安工作的重要警务资源。出入境管理部门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切实提高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23.
2013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庭前会议程序,其中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内容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对庭前会议司法实践的实证研究表明庭前会议程序本身还存在法规模糊、制度欠缺等问题,其中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更是争议的焦点.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有关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条款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司法实践以及法学理论界的不同观点的考察,本文从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系发展阶段及特点出发,提出除控辩双方争议较大的情况以外,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原则上应当在庭前会议中解决,同时法律法规应明确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24.
公安期刊编辑工作建立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公安期刊通过选题信息的采集,进行选题策划,体现办刊思想,形成期刊特色;通过稿件信息的采集,建立自己的作者、审稿专家队伍,防止一稿多投、抄袭重复等学术不当行为,提高期刊质量;通过读者信息的采集,及时调整编辑思路,以满足公安干警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5.
证据形式问题属证据法的基础问题。从法律上看,《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构成了我国的证据种类体系。证据种类的划分是证据发挥其证明作用的前提,也是世界各国证据理论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证据体系,一方面使证据种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26.
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是研究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提出的电子证据能否被采纳以及采纳的标准问题。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刑事电子证据亦不例外,必须经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检验,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27.
沈瑜庆,近代诗人、政治家,主要诗歌结集为《涛园集》。本文认为,对沈瑜庆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应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28.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民事案件。然而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证据交换的定义和发端入手,分别对我国证据交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了论述,以期为立法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锁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工具,犯罪分子对锁具开启和破坏以达到实施犯罪的目的。因此,开展锁痕检验对侦破撬门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锁痕检验在一例入室抢劫强奸案件侦破中的应用,阐述了在入室犯罪案件中正确运用锁痕检验结论在侦破此类案件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陆而启 《证据科学》2011,19(4):401-414
我国刑事证明的印证模式突出表现了如下特点,系争内容由不同来源的证据提供同一性印证、证明程度排他性要求可能促成采用灵活性取证手段等。《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之中有多处关于审查证据、采信证据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印证"条款,这些条款体现了如下特点:需要印证的对象——主要针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容易因为出庭而出现反复的证据形式以及间接证据;印证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庭审中翻证、翻供以及作证资格缺陷和利害关系人的证言效力问题;印证的条件错综复杂,而印证的效力有一种法定证据制度的痕迹,同时又因为其语言模糊而可能存在滥用裁量权的嫌疑。针对印证规定的限度,第一,需要把以量取胜和依靠主观真诚和正当程序为基础的以质取胜相结合;第二,需要把靠证据说话与辩论、说理和质证等形式的意见之争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