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律师自治的含义、分类、依据和意义对于律师自治来说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只有把这些本体论的问题先搞清楚,才能对如何实现律师自治等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自治的概念入手,对律师自治进行分类。其次,对律师自治的哲学依据、法理依据和客观依据逐一进行分析。最后阐述了律师自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黄博 《求实》2020,(1):74-83,M0005,M000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支撑与保障,两者相互嵌入,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耦合。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实现基石的村民自治需要满足"治理有效"这一要求。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嬗变,要求从治理形态、治理资源、治理主体、治理载体层面对村民自治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建构,体现为基层政治权威与乡村内生动力的协同共治,精英型农民群体的塑造,村域经济、文化与组织资源的三重嵌入,农村社区自治的形成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33.
传统乡村自治文化是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对乡村居民生存境域进行深刻认识和对其生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逐步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生存论方面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对生存问题终极思考的永恒性使得传统和现代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传统乡村自治文化中长期积聚的认识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得到延续。通过对乡村自治文化进行历史审视和对其内涵做简要分析,发现传统乡村自治不仅出自乡村自我管理的现实需求,也源于教化及文化传承的精神需要,这就使得传统乡村自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超越性发展有了前提和基础,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村民自治中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其和现代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中国“乡政村治”体制是国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封农民个人权利承认和保护的制度性承诺,是一种基于市场、民主和法制理念的新的行政管理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它标志着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相对分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的重新确定,对国家民主建设意义也特别重大。但从实践层面上看,“乡政村治”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矛盾与问题,调整和完善农村治理架构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乡政村治”治理架构下的体制缺憾与运行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制度完善与体制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三农问题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不能解决地方机构臃肿、地方政府腐败和滥权以及地方财政困境,取消农业税的税制改革难以应对“税费反弹”现象,仅仅是暂时缓解农民负担的权宜之计,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久之道。从宪法学角度看,“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完善地方民主与法治,从以行政为主导的中央控制模式转向以司法为主导的权利保障模式。中央干预的目的不在于亲自解决十分具体的问题,而应指向提供解决问题的制度。  相似文献   
36.
调查发现,国家政权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而设定的街政居治的治理格局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反却呈现出任务型自治的非健康状态。面对任务型自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强化理性、权利、责任、合作,以实现街居之间的和谐互动、共生双赢,是当前建构城市街居治理体制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民主合作型治理可以避免街居之间的合作惰性或合作匮乏的困境,是构建合理的街居治理体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7.
许宝君 《求实》2020,(1):27-38,M0003,M0004
项目制在基层自治领域中的运作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分级运作。通过对湖北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研究发现,居民自治项目历经"项目创意-项目申报-项目审定-创投大赛-项目督导-项目评估"六个阶段,遵循自上而下的制定机制、供需适配的购买机制以及过程导向的评估机制。整个项目运作过程都十分尊重居民意愿。上级政府不再是利用项目控制基层,而是利用项目赋权社区。这种"以居民为中心"的项目制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型,提高社区居委会的专业化程度,实现居民的组织化和常态化参与。深入探究社区居民自治项目的运作机制,对于推进居民自治以及拓展项目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地方自治思想是沈钧儒宪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沈钧儒一贯主张地方分权,认为地方自治是宪政实施的基础。在民国时期,基于反对独裁、反对专制、反对中央集权的立场,他拥护联省自治,提倡地方选举。在抗战期间,他主张实现地方自治是保证抗战胜利的条件,呼吁厉行地方自治。他对于地方权限的范围、中央与地方的均权模式等问题也进行过深入思考。沈钧儒主张地方自治,并不是反对国家统一,更不是要分裂国家。他希望建立一个在统一主权之下,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宪政共和国。  相似文献   
39.
村民自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通常有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模式 ,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因而 ,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 ,应考虑自下而上与由上而下两种模式的结合 ,取其优势 ,避其不足。  相似文献   
40.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而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必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确立恰当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