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122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本主义"观念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本质体现,图书馆应将人本思想落实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图书馆管理者、工作者、读者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人本主义"观念与当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2.
以前有关“依法收贷案”的研究文章都认为这里的“法”就是“现行国家法”,但对此案细致分析发现并非如此,而是“王法”即中国传统法。中国国家法自古至今有一种严重的国家主义倾向(而今表现为一种现代化倾向),缺乏一种现代法律所需要的人本主义精神因素,因此,国家法只得到了国家外部力量的推动,缺乏内部力量的驱动,其社会化动力不足。其社会化程度远低于中国传统的“法”与“德”,最终被“王法”置换,为中国传统的“德”所打败。  相似文献   
73.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了削弱人类主体价值、加剧算法偏见与歧视、过度依赖拟态环境输出结果、人机协作双向价值对齐困难等伦理难题,亟须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组织机制、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机制两方面入手,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人本主义立场,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伦理规则,为增进人类福祉提供有力的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74.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网络教育的精华所在,网络技术为英语视听教学创造了真实的情景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开展英语听力教学,采取灵活的听力策略可诱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75.
国外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始终遵循人本主义的传统,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宜人的人居佳境.日益彰显的"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城市的发展中,要着力研究居民的内在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对城市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6.
国际汉学中的"误读"是外国汉学家接触中国文化时不可避免的。"误读"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它的出现明显受到了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及相关文论的影响。"误读"理论为我们正确对待汉学家的"误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意义:汉学家研究中国、"误读"中国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对汉学的研究审视自身;同时,其他民族对中国的研究也不妨成为我们自识的"镜像"。  相似文献   
77.
人本学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核心.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建立以其人本主义原则为基础人道主义,研究人的本质学说.人本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神性和人的理性四个方面.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其强调人性的解放以及反对宗教神学的思想这两方面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当今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现代发展具有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现代西方文化异象纷呈而又矛盾重重,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透过其表象可以概括为唯理性主义文化和非理性主义文化两种传统.现代西方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科学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思潮.这两大思潮与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交织在一起,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9.
"大同"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源头,但"大同"蕴含家庭伦理本位思想与产生于西方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有明显的文化差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两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对话提供了理论支点和实践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从文化源头打通中国家庭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文化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解读"大同"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物质基础、制度构建走向文化认同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0.
《学理论》2021,(3)
弗洛姆从人本主义出发来构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哲学体系。他深入揭示道德发生异化的本质,并阐明了人本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拓展的新方向。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弗洛姆通过对现代工业化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与反思,追溯了主体异化的本质。道德的复归是对主体异化所导致道德异化的修正,也是道德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