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案例资料案例1李某,男,28岁。某日自墙头跳落土质地面后死亡,墙头距地面高度3.75m。衣着检验:左裤腿中段后外侧有2.5cm呈“L”形的破口。尸表检验:左腰部、左膝关节前及右大腿外侧可见多处皮擦伤。解剖检验:颅骨未触及骨折;肋骨及肋软骨未见骨折;左侧胸腔内有大量血性液体和血凝块,约1600mL,  相似文献   
10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一例陈国俊,张云涛(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淮南23200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法医检验少见报道,笔者在办案小遇一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摘要死者男性,42岁,农民,1994年2月6日晚在本村参与赌牌,被派出所抓获,被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大体病理学数据,为不明原因的猝死鉴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10—2020年行法医病理鉴定的167例成人SCD案件,汇总SCD案例的大体病理学检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死因的特征。结果 男、女性SCD案例比例3.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SCD的首要原因,主要分布于40岁以上的人群。心肌炎导致的猝死主要分布于年轻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为(34.00±9.55)岁。分析不同原因SCD的心脏病理学参数差异发现,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猝死者的主动脉瓣瓣环周径多呈明显扩张(P<0.05)。男性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和合并死因组的心脏质量增大,合并死因组的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瓣环均扩张(P<0.05)。结论 不同原因SCD存在多个大体病理学测量指标差异,在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推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宋某,男,67岁,某年4月6日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余,加重3 d”入住某院。查体:脉搏8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22.8/10.7 k Pa(171/80 mm Hg)。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伴钙化灶。胸部CT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钙化,心影未见增大,心包可见少量梭形积液;双侧胸膜腔未见积液。  相似文献   
105.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某女,42岁,感冒流涕1周,某日自感胸闷气紧,遂至医院就诊。入院后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双肺下野少许小斑片影,两肺纹理增多。血常规示白细胞12×109/L(正常参考值4×109/L~10×109/L)。予以抗感染治疗后返回家中,次日上午在家中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否认有传染病史。为明确死亡原因,委托进行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 观察缩窄腹主动脉致大鼠心力衰竭过程中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和参附颗粒对实验性心力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8号注射器针头行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分为术后12周组、30周组和40周组,其中术后40周组又分为模型组,参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2、2.1、1.0 g/kg),阳性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组(1.0 mg/kg)。于术后30周给药,连续10周。上述各组分别于术后12、30和40周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weight, LVM)、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术后12周,模型组大鼠LVM、LVMI明显增加;术后30周模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al descending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明显下降;术后40周模型组-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developing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明显下降,BNP明显升高;参附颗粒组LVSP、±dp/dtmax明显增加,LVEDP和BNP明显下降。结论 采用8号针头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后,大鼠先出现心肌肥厚,30周大鼠心脏舒张功能下降,40周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参附颗粒对压力超负荷致大鼠心力衰竭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