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51.
《法制博览》2010,(17):31-31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韩愈《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相似文献   
52.
殷晶波 《前沿》2012,(7):187-188
满族歌谣作为满族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其中的意象亦是多姿多彩,并且具有不同的象征意味,构成了丰富的意象群,与满族人的生活、心理、民俗相连接,也是我们近距离关注满族文化的较好支撑。  相似文献   
53.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不同文化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意象.如何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对这些文化意象进行处理,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苏青营造的意乳总是带有幽冷险怪的丑,而她却善于抓住这些丑的意象的核心,用奇谲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意象,使其化丑为美,即让丑的意象带给读者艺术的美的享受,从而体现意象的审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5.
王菲 《学理论》2010,(23):288-290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是以认知心理学为核心的认知科学,它的诞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分别阐述范畴化、隐喻、象似、意象图式等几大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给对外汉语教学的有益启示,指出该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划分“共知范畴”、预测难点和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何京敏 《理论月刊》2007,(8):135-137
当代女性小说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倍受瞩目,在女性意识观照下的性意识使女性小说既不同异性小说创作,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小说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反叛性意识。本文从性意识的回归、性意识的觉醒、性的文化内涵以及同性恋意象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女性小说性意识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7.
王爱军 《理论月刊》2007,(9):112-114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审美的一个要素,其含蓄婉转使西方诗人为之着迷,其隐含的互文联想在原文读者中亦不甚明了,更何况对于译文读者。该文探讨了意象说的由来,并采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了译者对意象的四种传递方式:重组、再现、歪曲与转换,及其造成的失落与歪曲,旨在说明研究意象的互文性及其传递方式对于提高译者和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与审美感应来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中承载"舞蹈"意象的舞者多为女性,在与同代诗人笔下的"舞者"形象进行比较之时,考察叶芝对于男女两性的思考并认为其笔下的女性舞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性。叶芝将"舞蹈"意象安插在爱尔兰本土的神话传说构成的背景之中,在唤醒爱尔兰人欢乐和悲哀的心理残迹之时激活深蕴着民族性的集体无意识,进行民族身份的追寻和认同。  相似文献   
59.
李建国 《理论月刊》2002,(10):124-125
“云雨”与“猿声”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比较常见的两个意象,而它们的形成又与三峡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将运用原型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意象的意义形成历史做简略的梳理,力求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0.
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洪波 《求索》2007,(2):186-188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意象”理论集中体现了东方各民族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