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月亮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延异,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在长期的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同时融入了多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了神话原型的月亮意象、人类伴侣的精神依托意象和热恋中的护情使者意象等固定的意象内涵。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探究,可以揭示出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文化根基。西方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西方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意象”这一概念在文论与书论中,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书论中的“意象”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美学概念,来源于《周易》及王弼的“立意以尽象”的阐释。而文论中的“意象”则是一个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并有着浓厚现代主义意味的文学概念。它们的内涵迥异,但都由“意”与“象”两个层面组成。  相似文献   

3.
“意象”这一概念在文论与书论中,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书论中的“意象”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美学概念,来源于《周易》及王弼的“立意以尽象”阐释。而文论中的“意象”则是一个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而有着浓厚现代主义意味的文学概念。它们的内涵迥异,但都由“意”与“象”两个层面组成。  相似文献   

4.
康德和王国维都强调艺术独立性。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超出乎利害”、“审美意象”论与“境界”说、“崇高”与“壮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人的美学思想及联系。  相似文献   

5.
曹禺将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戏剧创作之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在戏剧作品中具有整体象征意味意象的运用,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形成了戏剧结构的二重维度,扩展了戏剧表现的艺术张力。曹禺戏剧中的整体意象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和意象“原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其发展历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和在党的十六大上作的重要报告。这两个讲话,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阐述的重要而珍贵的文献。以这两篇文献的比较为基点,回顾“三个代表”的发展历程,对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以“四个紧密结合”与“四个多样化”的思考为中心,正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8.
马睿 《思想战线》2004,30(6):108-111
具有特定含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文知识对“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阐释 ,但当前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其特殊性 ,它由“消费时代”尚未全面来临和消费主义已经形成这两个部分构成。对“消费时代”这一议题的抽象化 ,掩盖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感受差异性 ,因此应当反省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和当前学术话语的生产机制 ,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与当下中国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过劳死”现象屡见媒体,众多中青年也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两个趋势及其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性根源,并从解压阀、管理制度和健康理念等角度提出了缓解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两个纳入” ,提纲挈领。实施起来既宏观又具体 ,大到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完善 ,小到每个干部工作责任的划分 ,从学习研讨到制度制定 ,从目标责任的确立到环节过程的落实 ,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在抓落实 ,而抓落实的关键在干部的思想作风。一、加强作风建设是实施“两个纳入”的客观要求。1 从对“两个纳入”的态度看 ,不端正干部的思想作风 ,推行“两个纳入”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两个纳入”是一个既有新意又有争议的命题 ,在执行中难免出现不同的理解、态度和方法。我们认为有三种态度不可取 :一是跟着喊、照着搬 ,与单位的…  相似文献   

11.
史晓道 《新东方》2006,(6):24-26
跳出“周期率”,是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抗日战争后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殷殷期盼;“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进京前对全党的谆谆告诫;坚持“两个务必”,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党的寄情托意。深入领会坚持“两个务必”与跳出“周期率”的关系,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其重要的意义。一周期律是黄炎培先生综观中国历次农民战争得出的一条结论,其涵义为:大凡一个王朝在创业之初都雄心勃勃,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而至成功后,就逐渐惰性发作,松懈腐化,其结局或…  相似文献   

12.
“三个创新”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形成一个整体,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理论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科技创新是决定性因素,体制创新则是制度保障。“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在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如何理解‘两个先锋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笔者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陆陆续续形成了一些体会和文字,现应《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编辑部之邀,权且作为学习笔记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理解“两个先锋队”的关键在理解“先锋队”(二)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十五大的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理论生长点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具有内在统一性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蕴含了“三个代表”思想 ;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5.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6.
《周易·系辞》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虽然这里的“象”指的是卦象,是某种抽象的观念符号或图形,但已与当今抒情诗领域中言及的“意象”有几分相通之处。最早把“意象”二字连用于诗论中并且提出艺术思维以意象为中心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的创作总纲“神思篇”中认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后以“意象”论诗者逐渐多起来。在古代文论中,意象表现为情景物的交融,是艺术锤炼的结晶。而现代抒情诗对于意象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深入探讨则更多地有赖于西方象征派和意象派对意象的鼓吹与实践。意象派诗人认为意象是“呈现于瞬间…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两个纳入”是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那么,怎样才能使“两个纳入”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讲求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是关键。对此,笔者浅谈几点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杜梅 《前沿》2013,(17):199-200
李贺和龚自珍是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文人,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文人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有着某些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两位文人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共有的意象——“神鬼”和“剑”。本文的中心在于探究两位文学巨人诗歌意象的相同之处,同时作为文学独立的个体,两位诗人的文学作品又“同中有异”,因此意象的相异性也当成为文章比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