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73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各国政治   563篇
工人农民   1006篇
世界政治   19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4篇
法律   11439篇
中国共产党   29566篇
中国政治   31475篇
政治理论   9751篇
综合类   16671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1267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1256篇
  2020年   1849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999篇
  2016年   1651篇
  2015年   3494篇
  2014年   11507篇
  2013年   8595篇
  2012年   7644篇
  2011年   8021篇
  2010年   8021篇
  2009年   7704篇
  2008年   7494篇
  2007年   5669篇
  2006年   6566篇
  2005年   5287篇
  2004年   3522篇
  2003年   3284篇
  2002年   2384篇
  2001年   2001篇
  2000年   1939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思路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和新需要的背景下,公安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发展和需求,建立起以应用型、实战型复合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深度发挥公安高等教育的行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完善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教育策略,从而全面打造实战应用型公安人才培养新模式,这对于提升公安高等教育理论水平实践效果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铭 《政法论坛》2022,(3):117-131
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领域,不仅是科技和法学的深度融合,而且是跨文理学科的新研究范式和新法治实践的全面整合。根据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数字法学的主要范畴可区分为对象论和工具论,对象论主要包括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工具论侧重于数字技术赋能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两类场景。数字法学的主要方法可二分为围绕规范展开和数据建模驱动,前者通过解释或重构法律规范取得成果,后者主要以定义任务设计模型满足需求。数字法学将带来法学教育的变革,亟需培养文理兼修、面向数字智能未来的数字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4.
自2018年3月中美经贸摩擦出现以来,双方长期保持对话和磋商,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进入加速调整阶段。40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演变始终是反映美国对华政策的晴雨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中美建交40年来经贸关系的变迁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进而探究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出现的症结及未来发展前景。2016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了加速调整阶段,中美经贸磋商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贸易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国新的国家战略选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愈发倾向于从"相对收益"的角度考量中美经贸关系。展望未来,双方的有效沟通和战略再保证对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赵一荻 《党课参考》2020,(8):125-125
自201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党课参考》一直陪伴着我。工作之余,我了解方针政策、获取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渠道大多源于《党课参考》。可以说,《党课参考》与我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在过去的2019年中,《党课参考》先后推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等,为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在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课堂教学的融入、管理服务的融入等方面,呈现出学生需要与现实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继承已有的丰硕成果,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新境界,其核心要义是:明辨笃行——立足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古开今——以丰硕理论成果为基础,继承、提炼、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正法直度——明确政治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对错误思想严肃批评;朝闻夕没——坚持群众立场并加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研究,不仅要通过话语体系回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要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